-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寒菊(hán jú)的意思:
菊花。因开于深秋,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长沙宣武王碑铭》:“春藤络户,寒菊临池。” 唐 韦应物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诗:“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
煌煌(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彩照人,辉煌壮丽。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世俗(shì sú)的意思:指世间的俗气、庸俗之事或人情世故。
俗情(sú qíng)的意思:指普通人的情感、感情;也指平凡、庸俗的情感。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无他(wú tā)的意思:没有其他;没有别的。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 翻译
- 清晨走在东边的篱笆小路上,明亮的寒菊花瓣闪闪发光。
我并非没有其他朋友,为何偏偏怀念陶渊明呢?
在无需言语的交流中领悟万物的道理,扫除世俗的情感。
悠然间望见了南山,这份心境又有谁能理解呢?
- 注释
- 晨:早晨。
策:行走。
东篱:东边的篱笆。
煌煌:明亮的样子。
寒菊:秋日的菊花。
岂:难道。
无:没有。
他人:其他人。
底事:为何,何故。
忆:怀念。
渊明:陶渊明,古代隐士。
忘言:无需言语。
会:领悟。
诸理:万物的道理。
扫尽:消除。
世俗情:世俗的情感。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代自然或隐居之地。
此意:这种心境。
谁与评:谁能理解。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冯时行所作,名为《忆渊明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唐代文学家韩愈(字渊明)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品格的个性。
“晨策东篱路,煌煌寒菊英。”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踏着薄霜,走在篱笆旁的小道上,寒风中孤零零的菊花依旧开放,这是诗人内心凛然、高洁情操的写照。
“我岂无他人,底事忆渊明。” 诗人自问,为何会特意记得渊明(韩愈)呢?这是因为渊明不仅文学造诣极高,而且品行端正,是诗人心中的榜样和精神寄托。
“忘言会诸理,扫尽世俗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世俗的羁绊,忘却那些琐碎的言谈,达到一种豁然开朗、洞悉万物的境界。
“悠然见南山,此意谁与评。” 最后,诗人悠然地仰望着南山,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是需要有深刻理解和同样追求的人才能共鸣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韩愈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和纯粹文学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