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茫(cāng má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归寂(guī jì)的意思:指人归于寂静,不再有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空谷(kōng gǔ)的意思:空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寂静、空旷和安静。
林壑(lín hè)的意思:指山林和山谷。形容自然景色优美、宜人。
妙香(miào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筌蹄(quán tí)的意思:形容人行动不自由,受到限制。
虚堂(xū táng)的意思:指空虚无物的堂屋,比喻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学问。
枝干(zhī gà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宁静与庄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历史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首句“铁缕袈裟旧”,以“铁缕”形容袈裟的质地,暗示了其历史的久远,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接着,“虬松枝干长”一句,通过“虬松”的形象,不仅描绘了松树的形态,更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长久,与寺庙的永恒精神相呼应。
“神僧归寂寞,林壑望苍茫”两句,将目光从具体的景物转向了对僧人的追忆与对自然的遐想。这里,“神僧”代表了高洁的僧侣形象,他们的离去让周围的一切显得更加寂静。“林壑望苍茫”则通过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野鸟啼空谷,虚堂闻妙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野鸟的啼鸣在空谷中回响,虚堂中弥漫着的妙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内心世界纯净的象征。
最后,“筌蹄何处觅,心向静中忘”两句,以“筌蹄”为喻,表达了对追求真理或理想过程的思考。这里的“筌蹄”指的是捕鱼时所用的工具,隐喻了人们在追寻目标时留下的痕迹。诗人提出的问题“何处觅”,引人深思,而“心向静中忘”则给出了答案——在内心的平静中,可以忘却纷扰,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对自然、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东武苏莒公家园中千叶白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
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
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
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