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听喧寂韵,堪悟有无生。
嘒嘒谁教尔,哓哓匪为名。
触景(chù jǐng)的意思:指看到某个景物或物体,就能联想到相应的事物或情感。
出树(chū shù)的意思:比喻事物显露出本质或真相。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难堪(nán kān)的意思:指遭受困扰、尴尬或不好意思的情况,感到难以应对。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哓哓(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这首诗描绘了新蝉在树间鸣叫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声的清脆与悠扬,以及它所蕴含的哲理意味。
首联“出树迎薰早,临风送响清”,以“薰”字点明季节,暗示初夏时节,新蝉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从树梢间跃出,迎接温暖的空气,其鸣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给人们带来清新之感。
颔联“即听喧寂韵,堪悟有无生”,进一步深化了对蝉声的理解。在这喧闹与寂静交织的韵律中,诗人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有与无、存在与消失之间的微妙平衡。蝉声虽短暂,却充满了生命力,提醒着人们珍惜每一刻的存在。
颈联“嘒嘒谁教尔,哓哓匪为名”,则将笔触转向对蝉鸣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是谁赋予了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并非为了追求名声或荣誉,而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纯粹而真实。
尾联“已难堪触景,况复隔窗鸣”,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深切感受。即使是在难以直接触碰到的场景中,蝉声依然能够穿透窗户,触动人心,引发深思。这种声音,跨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触动了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蝉鸣叫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春风习以和,春水绿而鲜。
春苑既骀荡,春人亦熙閒。
寄情蓬瀛地,得句水云间。
昂首睋旸台,回眸睎蓟川。
溪桃未吐霞,陌柳已带烟。
向阳鹊补巢,背雪雁下滩。
万物欣莩甲,一心图治安。
无逸戒嬉游,有卷勉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