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县老聃终遁去,敬亭小谢未须归。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试 后 再 寄 林 井 伯 宋 /林 亦 之 方 国 三 年 一 合 围 ,圜 门 屡 战 定 高 飞 。人 如 我 友 无 青 眼 ,天 岂 斯 文 厌 紫 微 。苦 县 老 聃 终 遁 去 ,敬 亭 小 谢 未 须 归 。丈 夫 谋 宦 非 身 计 ,荔 子 山 前 有 彩 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方国(fā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的方向、政策或态度。
高飞(gāo fēi)的意思:指事物或人物的发展或进步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程度。
合围(hé wéi)的意思:指多方面的力量或阵营,围攻或围堵一个目标。
圜门(huán mén)的意思:指官方的门户,也泛指官方机构或团体。
荔子(lì zǐ)的意思:指人才。
青眼(qīng yǎn)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看重、重视。
身计(shēn jì)的意思:指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计策或手段。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小谢(xiǎo xiè)的意思:小谢指的是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之情,表达感谢之意。
一合(yī hé)的意思:指和谐、融洽的关系。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紫微(zǐ wēi)的意思:指天文学中的紫微星,也用来比喻权势显赫的人。
- 翻译
- 每三年国家就遭受一次大包围,城门多次战斗只为高飞的希望。
人们如果像我一样没有得到赏识,上天难道会厌弃有才华的人?
苦县的老聃最终选择隐退,而敬亭山的小谢也不必急于回归。
男子汉追求仕途不应只为自己打算,荔枝山前还有穿着彩衣的诗意生活。
- 注释
- 方国:指国家。
三年:每隔三年。
合围:被包围。
圜门:城门。
高飞:比喻成功或理想。
青眼:赏识,看重。
斯文:有才华的人。
紫微:古代星宿名,象征帝王。
苦县:地名,老子居住地。
老聃:即老子,道家创始人。
遁去:隐退。
敬亭小谢:指谢朓,南朝诗人。
归:回归。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谋宦:追求仕途。
身计:自身打算。
荔子山:虚构的地名,可能寓指隐居之地。
綵衣:彩色的衣服,象征闲适的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在秋试(科举考试)结束后寄给朋友林井伯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仕途的看法。
首句“方国三年一合围”,以战争中的围城比喻科举考试的艰难与周期性,暗示了考试竞争激烈,如同三年一度的大规模围攻。次句“圜门屡战定高飞”则形象地描绘了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不断拼搏,期待着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飞跃。
“人如我友无青眼”表达了对友人得不到他人赏识的同情,但诗人认为天道公正,才华总会被发现,即使现在不被看重,未来紫微星(象征帝位或高位)也不会忽视有才之人。“苦县老聃终遁去,敬亭小谢未须归”引用老子和谢朓的典故,暗示友人不必急于求成,耐心等待时机,像老子那样选择退隐,或者像谢朓那样坚守志向,不必急于归隐。
最后两句“丈夫谋宦非身计,荔子山前有綵衣”点明,作为一个有志之士,追求仕途不应仅仅为了个人私利,而应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就像荔枝山前的彩衣,象征着荣耀和远大前程。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激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关怀和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陈从训所藏惠崇溪山春霁图卷
惠崇一诗僧,宋首柴周尾。
丹青入禅观,别自通玄理。
能于尺素间,点染千山水。
昨登金焦兴不孤,陈郎示我溪山图。
画家精工多近俗,写意得神形不足。
此僧妙趣种种兼,不满三尺吴兴缣。
针头毫末密相接,有如蟭螟寄蚊睫。
或言工胜赵大年,又云妙超展子虔。
只须三日坐其下,一花一草生意全。
乃知陈郎挥洒信有本,耻与当今画家混。
我歌长句君莫嗤,惠崇惠崇郎所师。
游白湖
湖雨霁将夕,湖气来远清。
携俦赴真赏,浩然湖上行。
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
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冥。
风漪泛萍叶,云沜娴鵁鶄。
蘧蘧众妙集,暧暧群爽并。
接虑归平淡,置想入空明。
湮郁一为荡,尘俗何由撄?
及斯顾同侣,风咏殊有情。
沧浪不可即,容兹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