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烈 文 先 秦 /诗 经 烈 文 辟 公 ,锡 兹 祉 福 。惠 我 无 疆 ,子 孙 保 之 。无 封 靡 于 尔 邦 ,维 王 其 崇 之 。念 兹 戎 功 ,继 序 其 皇 之 。无 竞 维 人 ,四 方 其 训 之 。不 显 维 德 ,百 辟 其 刑 之 。於 乎 前 王 不 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辟(bǎi pì)的意思:形容威力无穷,无所不能。
辟公(pì gōng)的意思:指破解谜底、揭开秘密或解决难题。
不显(bù xiǎn)的意思:不显指的是不显露、不显现的意思,形容某些事物或现象不容易被察觉或发现。
封靡(fēng mí)的意思:封:包围;靡:破败。形容势力强大,无人能敌。
继序(jì xù)的意思:继续前进,接续顺序。
烈文(liè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词句的内容激昂豪迈,有力量,富有感染力。
前王(qián wáng)的意思:指已经过时或失去权力的君主或统治者。
戎功(róng gōng)的意思:指军功或战功。形容在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无竞(wú jìng)的意思:没有竞争,独一无二
无疆(wú jiāng)的意思:无边界、无限广大
无封(wú fēng)的意思:没有封建制度,指社会没有等级制度或者没有人能够统治全国。
祉福(zhǐ fú)的意思:祉福是指幸福、吉祥的意思。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 注释
- 烈:武功。
一说“光明”。
文:文德。
辟公:指助祭诸侯。
锡:赐。
兹:此。
祉:福。
惠:爱。
一说“顺”。
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
靡:累,罪恶。
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
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
序,通“叙”,业。
皇:光大。
竞:强。
一说“争”。
维:于。
训:服从。
一说“效”。
不:通“丕”,大。
百辟:众诸侯。
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乎:叹词。
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 注释2
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竞:强。一说“争”。维:于。
训:服从。一说“效”。
不(pī):通“丕”,大。
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 翻译
-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 赏析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中国古代的《诗经》,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鲜明的颂扬主题,通过对“烈文辟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先祖功绩的怀念与尊崇,以及祈求后代子孙能够保持并发扬光大其事业和福祉。
诗中“惠我无疆”强调了这种恩泽是无边界的,覆盖了整个民族乃至广泛的人群。"子孙保之"则表明了希望这些美德与功绩能够代代相传,永远保存。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一句,赞颂先祖不仅在物质上有所建树,更在精神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尊崇与学习的。"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则是对军事成就和帝王事迹的缅怀与传承。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表达了希望这些美好的德行能够普及于四面八方,每个人都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诲。"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则是在强调虽然先祖的功绩不是直接展现出来,但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对后世起到了规范与约束的作用。
最后,“于乎前王不忘”则是整个颂扬主题的归结点,意味着对先王功绩的永恒记忆和怀念,这种传统文化中的“祖宗之法”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段文学创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君主、功绩和传承的一种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石湖仙·松江烟浦
松江烟浦。
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
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敧雨。
玉友金蕉,玉人金缕。
缓移筝柱。
闲好语。
明年定在槐府。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八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