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王 适 食 茅 栗 宋 /苏 辙 相 从 万 里 试 南 餐 ,对 案 长 思 苜 蓿 盘 。山 栗 满 篮 兼 白 黑 ,村 醪 入 口 半 甜 酸 。久 闻 牛 尾 何 曾 试 ,窃 比 鸡 头 意 未 安 。故 国 霜 蓬 如 碗 大 ,夜 来 弹 剑 似 冯 驩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黑(bái hēi)的意思:指事物的正反两面,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长思(cháng sī)的意思:长时间思考或思索
村醪(cūn láo)的意思:形容酿酒技术简陋,酒质劣等。
对案(duì àn)的意思:指两个案件相互参照,互相印证。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鸡头(jī tóu)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形象或状态像鸡头一样,形容短小、低微、不起眼。
里试(lǐ shì)的意思:指在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中由地方官员亲自主持的考试。后来泛指由有关方面亲自主持的考试或审查。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窃比(qiè bǐ)的意思:指暗中比较,暗中攀比。
入口(rù kǒu)的意思:指进入某个地方或领域的通道或门户。
山栗(shān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平凡,实际上内在具有非凡的能力或潜力。
霜蓬(shuāng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质在寒冷的环境下变得脆弱易碎。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 翻译
- 跟随你远行万里品尝南方美食,对着案桌长久思念苜蓿盘中的菜肴。
山间的栗子装满篮子,有黑色也有白色,乡村酿的酒入口带着半甜半酸的味道。
长久以来听说牛尾的美味,却未曾尝试,私下里将它与鸡头相比,心中仍觉不安。
故乡的野草像碗口般粗大,夜晚我拔剑起舞,仿佛是那冯驩在为无法排解的忧愁而弹剑。
- 注释
- 南餐:南方的饮食文化。
苜蓿盘:指简朴的菜肴。
山栗:野生的栗子。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牛尾:比喻珍贵的食物。
鸡头:可能指普通食物,用来对比牛尾。
霜蓬:形容秋天的野草。
冯驩:战国时孟尝君门客,以弹剑表达不满或忧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王适食茅栗》。诗人以万里相随共尝南方菜肴起笔,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食的愉悦。他对案而坐,思绪飘向遥远的故乡,眼前的食物唤起了他对家乡“苜蓿盘”的怀念。接着,他细致描绘了山栗的滋味,既有满篮的白黑之色,又有入口时的甜酸交织。
诗人提到未曾尝试过的牛尾,暗示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同时又拿鸡头作比较,流露出对故乡食物的深深眷恋。最后,他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故乡的霜蓬硕大如碗,夜晚弹剑的动作则暗寓了内心的愁苦和思乡之情,仿佛效仿战国时期冯驩弹铗的故事,表达对无法归乡的无奈与哀怨。
整首诗通过饮食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
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