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下(bǐ xià)的意思: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或刻画。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沉沦(chén lún)的意思:沉沦指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或无法摆脱。
持衡(chí héng)的意思:保持平衡、公正。
雕龙(diāo lóng)的意思:形容雕琢得非常精细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
海邦(hǎi bāng)的意思:指海洋边上的国家或地区,也可引申为指海外。
良工(liáng gōng)的意思:指技艺高超、工作出色的人。
龙元(lóng yuán)的意思:指才华出众、非凡的人物。
千石(qiān dàn)的意思:千石指的是一种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一千石粮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物品的数量非常多。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玩世(wán shì)的意思: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以为意,漠视世俗之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野夫(yě fū)的意思:指没有正当职业或事业的人,也可形容生活方式粗野、没有修养的人。
元自(yuán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作书(zuò shū)的意思:指撰写文章、著书立说。
二千石(èr qiān dàn)的意思:表示一个人的能力或者价值超过了一般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力出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林大春所作的《久辞典修郡乘乃辱友人以诗趣行因次韵答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邀请其参与编纂地方史志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谦逊与自信。
首联“海邦文献沉沦久,华斧凭谁秉至公”,诗人感叹长久以来地方文献的遗失与湮没,表达了对能够主持公正编纂工作的期待与渴望。这里运用了“海邦”和“华斧”的比喻,前者象征广阔的地方文献,后者则象征公正与权威,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颔联“料有持衡归笔下,宁期驰币到山中”,诗人预想自己在编纂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认为自己的努力将体现在文字之中,而不是通过物质的馈赠来体现。这里“持衡”暗指公正,“驰币”则是对物质馈赠的婉转表达,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颈联“作书苦谢二千石,赠我能追三百风”,诗人以“二千石”(古代官职名,借指高官)自谦,表示自己虽为小吏,但愿意尽心尽力;同时,以“三百风”(古代文学作品集,借指优秀文学作品)自许,表明自己希望通过这次编纂工作,能创作出与优秀作品相媲美的作品。这一联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自信。
尾联“不是野夫甘玩世,雕龙元自属良工”,诗人以“野夫”自嘲,表示自己并非不问世事之人,而是愿意投身于学问与事业之中;“雕龙”则比喻精巧的文辞或作品,诗人在此表明,这样的作品本应由技艺高超的文人来创作,而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实为荣幸。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谦虚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编纂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与期待,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与谦逊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