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步人(bù rén)的意思:指行走时踩在别人身上,比喻通过压迫、欺负他人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
不逮(bù dǎi)的意思:无法逃脱、无法抵挡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抵触(dǐ chù)的意思:指心理上或情感上的不满或矛盾,不愿意接受或拒绝某种观点、行为或态度。
分烟(fēn yān)的意思:指兄弟之间互相分离,不再亲密。
寒吹(hán chuī)的意思:指寒冷的风吹过,形容寒冷刺骨。
衡庐(héng lú)的意思:形容房屋坚固、安定。
缓急(huǎn jí)的意思:指对事情的处理要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来决定,不可以操之过急或拖延。
灭迹(miè jì)的意思:彻底消灭,没有一丝痕迹留下
崎岖(qí qū)的意思:形容道路或情况艰难、坎坷。
轻霭(qīng ǎi)的意思:形容雾气薄而轻盈,通常用来形容景色或气氛。
人外(rén wài)的意思:指超出常人之外的人物或事物,形容非凡或超乎寻常。
日分(rì fēn)的意思:指一天的时间分为两半,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
时会(shí huì)的意思:指适时的相遇或相会。
坦步(tǎn bù)的意思:形容行走稳定自如,毫不迟疑。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无阶(wú jiē)的意思:没有阶梯或台阶,形容事物没有等级或层次。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和谐共生。首句“争日分烟,草木昭晦”以日光与烟雾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光影变幻,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接着,“寒吹暄肃,风泉斯籁”两句,通过寒风与暖风、泉水的声响,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韵律,以及自然界中声音的美妙与和谐。这种对比与融合,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寓意着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与成长。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石走波停,缓急时会。”这几句描绘了深山中的独特地貌和水流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并存的美。壁岸的峭立与平缓的流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自然界的刚柔并济,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与顺应。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寻梁契集,坦步人外。”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小径的曲折与通达,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发现。通过“寻梁契集”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与和谐共处的愿望。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往来非无,灭迹轻霭。”这两句则揭示了深山中的生机与活力,即使表面看似空寂,实际上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与声音。同时,也暗示了人在自然中的足迹虽短暂,但心灵的触动却能超越时空,留下深远的影响。
最后,“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精神,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深山中的禽鸟、鱼类等生物,强调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同时也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不畏困难,追求内心的满足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山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与自我实现的积极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仙兰
自从生长到如今,烟火何曾著一分。
湘水湘波接巫峡,肯从峰上作行云。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清晨过衡门。
一见知旧识,倾盖停高轩。
延客中堂坐,殷勤听嘉言。
问讯来何处,答云家平原。
离乡三十载,丧乱今谁存。
暂逢同骨肉,相见如梦魂。
交欢展华宴,适兴奉清樽。
冰鲙切鲜鲤,蕙肴杂芳荪。
中情既相洽,密语方细论。
冠冕岂不贵,簿书亦已繁。
蝇营与狼顾,昧者竞驰奔。
蛾以灯自灭,玉同石俱焚。
人生若朝露,富贵如浮云。
今我不为乐,晨兴忽已昏。
持杯各倾倒,感子意弥敦。
驱车出门去,林月照东园。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