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夜八绝·其七》
《中秋夜八绝·其七》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

猿狖枯木鱼龙泣夜潭。

行人已天北,思妇江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思妇(sī fù)的意思:指妇女对丈夫思念的心情。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猿狖(yuán yòu)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狖一样轻佻不稳定,不正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自然界的哀鸣与人类情感的深切交织。首句“猿狖号枯木”,以猿猴在枯木上哀号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连自然界的生命都在为这特殊的夜晚感到悲戚。接着,“鱼龙泣夜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鱼龙拟人化,它们在深邃的潭水中哭泣,似乎在诉说着对某种不可言说的哀伤。

“行人已天北”,诗人通过提到远方的行人在北方,暗示了离别与相思的主题。在这样的节日里,远离家乡的旅人只能独自面对孤独,思念之情难以排遣。而“思妇隔江南”则从另一角度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身处江南的思妇,与亲人相隔千山万水,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对比和融合,营造了一种既广阔又细腻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中秋之夜独特的哀愁与思念之情。苏辙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在特定时刻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初憩和州

衣足一囊弊,粟馀三釜陈。

犹依食贫地,已愧省烦人。

尘土病催老,风波愁过春。

诗书今在眼,还欲讨经纶。

(0)

代白发答

从衰得白自天机,未怪长青与愿违。

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0)

京口

晚风来候过淮舟,闲上南徐多景楼。

落日寒城伴荒草,江南人指是瓜洲。

(0)

宫词·其九十八

银河初转水横流,星史人催报晓筹。

金凤凰门开万钥,玉蟾蜍影挂西楼。

(0)

答束孝先

纯金出镕炉,烜赫掩炽火。

锦成洗春江,众目炫莫奈。

鱼盐物诚微,误用幸不涴。

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

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

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

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

苟论才不才,自合弃如唾。

忆昨西来初,戚惕侍客坐。

交持驾说口,张阖不可锁。

间发辨经义,铁舌莫摩挫。

高文忽下投,白日骇天堕。

眩怖欲前掩,布帛不可裹。

初视固宜惊,独获亦堪贺。

又如遇贵人,绣锦饰婀娜。

回眸忽自鉴,恶面复窭裸。

屈降心巳甘,叹愤志亦颇。

雄高岂复争,爱恤亦加荷。

大诗又来及,推与太浮过。

自无贤可称,以是恶甚播。

譬如享尪人,豆食止则可。

苟强担石负,蹉跌适足祸。

何以论报心,结草效鬼颗。

(0)

溪上

溪上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青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祗有幽花度水香。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