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yóutáijiānkōng
táng / zhāng

yuǎnjiànshuāngjiéyīnxíngshàngtái
huàlóuqīnxiǎochūxuěxiàngchūnkāi

biānliánfēngértīnglái
dìngzhīxúnhòujiěxiàshǐyìnghuí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连峰(lián fēng)的意思:指山峰接连不断地延伸或连绵起伏的山脉。

路向(lù xiàng)的意思:指方向、前途或目标。

侵晓(qīn xiǎo)的意思:指夜晚渐渐消失,天色渐亮。

双节(shuāng jié)的意思:指双重的节日,也可以表示双重的庆祝或喜庆。

五台(wǔ tái)的意思:五座高台,指五个重要的地方。

巡礼(xún lǐ)的意思:巡视参观,寻访察看

注释
远去:离开。
见:看到。
双节:两个庆祝活动。
因行:顺便。
上:登上。
五台:五台山。
化楼:化佛楼(寺庙名)。
侵晓:破晓时分。
雪路:积雪的道路。
向春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边寺:边境的寺庙。
连峰:连绵的山峰。
胡儿:胡人(古代对北方民族的泛称)。
听法:聆听佛法。
定知:必定知道。
巡礼:朝圣或巡礼。
解夏:结束夏季的修行。
应回:应该会返回。
翻译
我远行去看那两座节日庆典,顺路登上了五台山。
清晨,我走过化佛楼,踏着积雪的小路,春天的气息已悄然显现。
沿着山路,我来到边境寺庙,看见胡人前来聆听佛法。
想必在完成巡礼之后,僧人们才会结束夏季的修行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行至五台山的景象。"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表明游僧离开时天色已晚,日影将落,但他仍继续攀登五台山。"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则是对清晨景色的描写,化楼即佛教的讲经之所,雪后初晴的道路通往春天的气息。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一句,展现了僧人前往偏远寺庙,越过连绵不断的山峰,而一些异域来的胡儿(可能指的是来自西北或中亚地区的人)也来到这里聆听佛法。这些细节烘托出一个文化交流与宗教信仰交融的场景。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理解和祝愿,指出在完成了五台山的巡礼之后,他将在夏季开始返回。在这句话中,诗人不仅传递了时间的流转,更蕴含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与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僧人游历五台山、追求心灵净化和文化交流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季节的变换,从初冬到春天,再到夏日的回归,勾勒出一个时间的轮回与生命的流转。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将至泗州闻杜鹃声甚急

长淮准拟濯尘埃,汉节何妨一往回。

杜宇不知归路近,树头声急更相催。

(0)

和人六绝·其二

江南二十四番风,浪蕊浮花一洗空。

断送春归可无恨,酒垆谁复过黄公。

(0)

目痛废看藏经

毗卢华藏浩无涯,菩萨何妨且在家。

近日不应魔事起,看经顿觉眼昏花。

(0)

和潘簿食笋诗

平生爱竹几成癖,到处成阴已足嘉。

潇洒未输彭泽柳,檀栾偏映杜林花。

园林日日饶春事,红紫纷纷尽岁华。

清节抱萌初入眼,金盘当馈莫摇牙。

从渠燕颔誇千尺,还我鳌竿是一家。

须信直钩终有用,渭川元不钓烟霞。

(0)

和韵

粗衣粝饭不难供,有底令人芥蒂胸。

但得千奴足吾事,不须万里建侯封。

缲丝何许逢园客,学稼谁能问老农。

粗喜近来薪水给,免教雨外急村舂。

(0)

得黄仲本诗再和二首以寄之·其二

樯燕呢喃浪语人,岸花飞舞苦伤情。

剩穷诗眼三千界,漫鼓琴心一再行。

他日湖山还帝里,别时风雨满江城。

思君直欲令人老,流水沄沄日夜倾。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