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竹 径 步 月 宋 /饶 良 辅 素 月 流 空 天 不 夜 ,清 辉 散 入 疏 林 下 。下 有 幽 人 独 往 来 ,杖 藜 缥 缈 谁 能 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夜(bù yè)的意思:不停歇,不休息。形容持续不断,不分昼夜地进行。
独往(dú wǎng)的意思:独自前行,不依赖他人。
空天(kōng tiān)的意思:空旷无垠的天空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清辉(qīng huī)的意思:明亮的光芒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素月(sù yuè)的意思:指明亮而洁白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 注释
- 素月:明亮的月亮。
流空:在天空中流淌。
天不夜:如同永不停歇的夜晚。
清辉:清冷的光辉。
疏林:稀疏的树林。
下:向下。
幽人:隐士或孤独的人。
独往来:独自来往。
杖藜:拄着藜杖。
缥缈:若隐若现,形容景象模糊。
谁能画:谁能用画笔描绘出来。
- 翻译
- 明亮的月亮在天空中流淌,如同永不停歇的夜晚
清冷的光辉洒向稀疏的树林之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月夜景象。"素月流空天不夜",诗人以"素月"形容明亮的月光,仿佛月亮在清澈的夜空中流淌,使得夜晚如同白昼一般明亮。"清辉散入疏林下",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穿透稀疏的树林,洒落大地的静谧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深的氛围。
"下有幽人独往来","幽人"指的是隐士或心境幽静的人,他独自在竹径中漫步,与月色相伴,增添了诗中的孤独和超然之感。"杖藜缥缈谁能画","杖藜"是持藜杖的老者形象,"缥缈"一词则描绘了他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这样的画面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饶良辅的《竹径步月》通过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竹径的静谧画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其二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
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郁孤台·其二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吒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祇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和陶神释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
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
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
平生逐儿戏,处处馀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
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和李太白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余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送李公恕赴阙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史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皆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