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卢沙弥小师》
《赠卢沙弥小师》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古风

见世间事,削头佛衣

年小未受戒会解老师

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我身腥膻,似我见戎夷

彼此见会异,对面别离

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

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两教大体同,无处是非

莫以衣服别,到头相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shāxiǎoshī
táng / yáo

jiànshìjiānshìxiāotóu
niánxiǎowèishòujièhuìjiělǎoshī

tiānchūjiāchángshízhāi
xuěkěn

xiánshēnxīngshānjiànróng
jiànhuìduìmiànchéngbié

shīwénxuānwángjiàochuíshūshī
dànquánrénxīnrán便biànbēi

liǎngjiàotóngchùbiànshìfēi
biédàotóuxiāngzh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大体(dà tǐ)的意思:大致、总体上

到头(dào tóu)的意思:表示事情或情况达到了最终的状态或结果。

对面(duì miàn)的意思:指与自己相对或相对立的位置或方向。

佛衣(fó yī)的意思:指非常贫穷,衣着破烂,几乎赤身裸体的状态。

会解(huì jiě)的意思:能够理解、解释问题或困难。

见世(xiàn shì)的意思:见识世间事物,拓宽眼界

见会(jiàn huì)的意思:指遇到或见到对方,以及相互交流的意思。

老师(lǎo shī)的意思: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

立教(lì jiào)的意思:立教指的是创立宗教或建立教派。

麻履(má lǚ)的意思:麻布鞋子,比喻朴素、简朴的生活方式。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戎夷(róng yí)的意思:指战争中的敌方,也泛指外邦或外族。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受戒(shòu jiè)的意思:接受教训或规劝,改正错误。

踏雪(tà xuě)的意思:指行走时踩在雪地上,形容行走轻盈、不留痕迹。

文宣(wén xuān)的意思:文宣是指通过文字、宣传品等方式传达信息和宣扬思想的行为。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我见(wǒ jiàn)的意思:指个人主观的看法或观点。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削头(xuē tóu)的意思:削头指的是削减头发,引申为削减权力、地位、财富等。形容被剥夺权益或遭受重大损失。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衣服(yī fú)的意思:指穿在身上的服装。

义心(yì xīn)的意思:指心怀正义、仁爱之心。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翻译
害怕面对世间的纷扰,剃发披上僧袍。
年纪尚轻还未受戒,却能理解佛法深奥。
上天赋予我出家的决心,即使斋戒一餐也不觉饥饿。
穿着麻鞋走在雪地,宁愿步行也不愿骑马。
嫌弃我身上的气味,就像看待异族一样。
相互间的理解截然不同,面对面也如同陌生人。
我的导师文宣王,创立教义并留下诗篇。
只要心中充满仁义,自然会生出慈悲之心。
两大宗教本质上相似,难以分辨对错。
不要只看表面的服饰差异,到最后可能都不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
注释
世间事:世间纷扰之事。
削头:剃发。
佛衣:僧袍。
受戒:佛教中的入门仪式。
如老师:如同已理解佛法的老师。
出家肠:出家的决心。
斋:佛教中的斋戒。
麻履:麻质的鞋子。
戎夷:指外族或敌对的人。
别:区别。
文宣王:历史上的佛教人物。
仁义心:具有仁爱和正义的心。
慈悲:对众生的怜悯和同情。
两教:指佛教和其他宗教。
到头:最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幼的沙弥(佛教中的初学僧人)与世俗事务保持距离,选择了出家修行的生活。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态度,以及对两种不同信仰教育(佛教和儒家)的包容性。

"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 表明沙弥因为害怕世俗纷争而选择出家,剃去头发穿上佛教僧人的袈裟。"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显示尽管年龄尚幼,但他对佛法已有所了解,能够像老师那样理解和阐释。

诗中还提到沙弥的生活方式,如"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描述他的简单饮食,不为物欲所困;"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和不愿伤害任何生灵的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赞扬沙弥的心性与教育,"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强调了沙弥所受的教育是建立在宽厚仁爱之上的,这种心态使他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慈悲为怀。

最后,"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与儒家教育的认同,以及对不同信仰之间和谐共存的期望,不应因为外在的差异而导致误解和隔阂。

整首诗通过对沙弥生活和心性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胡可复水阁

驱车来往桃叶渡,渡头歌管喧盈路。

金陵惟此行乐地,可惜为官不得住。

我官无事长日闲,之子幽期坐此间。

桥上行人俱在水,镜里娇娥别有山。

几行杨柳枝交荫,门外弯环碧流枕。

云散仍从几席生,潮来半是阑干浸。

月明艇子摇双双,两岸人家浮玉缸。

有时暗泊疏帘下,见尔科头坐北窗。

(0)

送黄贞父北上

期君向所负,今出果何如。

明主争为用,高名善自居。

有身须事业,无意即樵渔。

朋旧同闻此,长安不寄书。

(0)

姑苏曲

宝带桥边鹊啄花,金阊门外柳藏鸦。

吴娥卷幔看花笑,十日春晴不在家。

(0)

塞下曲

塞草黄云万里哀,胡天漠漠鸟飞回。

汉家几见封侯印,曾系沙场白骨来。

(0)

春思三首·其二

泪洒梨云作雨痕,半生春事不堪论。

游丝怪底无拘束,逢著花枝便断魂。

(0)

代寄徐仲容

秋雨苏苏滴井梧,风吹妾梦到东吴。

生来自恨青溪近,独处无郎似小姑。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