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卢 沙 弥 小 师 唐 /姚 合 怕 见 世 间 事 ,削 头 披 佛 衣 。年 小 未 受 戒 ,会 解 如 老 师 。天 与 出 家 肠 ,一 食 斋 不 饥 。麻 履 踏 雪 路 ,与 马 不 肯 骑 。嫌 我 身 腥 膻 ,似 我 见 戎 夷 。彼 此 见 会 异 ,对 面 成 别 离 。我 师 文 宣 王 ,立 教 垂 书 诗 。但 全 仁 义 心 ,自 然 便 慈 悲 。两 教 大 体 同 ,无 处 辨 是 非 。莫 以 衣 服 别 ,到 头 不 相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大体(dà tǐ)的意思:大致、总体上
到头(dào tóu)的意思:表示事情或情况达到了最终的状态或结果。
对面(duì miàn)的意思:指与自己相对或相对立的位置或方向。
佛衣(fó yī)的意思:指非常贫穷,衣着破烂,几乎赤身裸体的状态。
会解(huì jiě)的意思:能够理解、解释问题或困难。
见世(xiàn shì)的意思:见识世间事物,拓宽眼界
见会(jiàn huì)的意思:指遇到或见到对方,以及相互交流的意思。
老师(lǎo shī)的意思: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
立教(lì jiào)的意思:立教指的是创立宗教或建立教派。
麻履(má lǚ)的意思:麻布鞋子,比喻朴素、简朴的生活方式。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戎夷(róng yí)的意思:指战争中的敌方,也泛指外邦或外族。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受戒(shòu jiè)的意思:接受教训或规劝,改正错误。
踏雪(tà xuě)的意思:指行走时踩在雪地上,形容行走轻盈、不留痕迹。
文宣(wén xuān)的意思:文宣是指通过文字、宣传品等方式传达信息和宣扬思想的行为。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我见(wǒ jiàn)的意思:指个人主观的看法或观点。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削头(xuē tóu)的意思:削头指的是削减头发,引申为削减权力、地位、财富等。形容被剥夺权益或遭受重大损失。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衣服(yī fú)的意思:指穿在身上的服装。
义心(yì xīn)的意思:指心怀正义、仁爱之心。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翻译
- 害怕面对世间的纷扰,剃发披上僧袍。
年纪尚轻还未受戒,却能理解佛法深奥。
上天赋予我出家的决心,即使斋戒一餐也不觉饥饿。
穿着麻鞋走在雪地,宁愿步行也不愿骑马。
嫌弃我身上的气味,就像看待异族一样。
相互间的理解截然不同,面对面也如同陌生人。
我的导师文宣王,创立教义并留下诗篇。
只要心中充满仁义,自然会生出慈悲之心。
两大宗教本质上相似,难以分辨对错。
不要只看表面的服饰差异,到最后可能都不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
- 注释
- 世间事:世间纷扰之事。
削头:剃发。
佛衣:僧袍。
受戒:佛教中的入门仪式。
如老师:如同已理解佛法的老师。
出家肠:出家的决心。
斋:佛教中的斋戒。
麻履:麻质的鞋子。
戎夷:指外族或敌对的人。
别:区别。
文宣王:历史上的佛教人物。
仁义心:具有仁爱和正义的心。
慈悲:对众生的怜悯和同情。
两教:指佛教和其他宗教。
到头:最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幼的沙弥(佛教中的初学僧人)与世俗事务保持距离,选择了出家修行的生活。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态度,以及对两种不同信仰教育(佛教和儒家)的包容性。
"怕见世间事,削头披佛衣" 表明沙弥因为害怕世俗纷争而选择出家,剃去头发穿上佛教僧人的袈裟。"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显示尽管年龄尚幼,但他对佛法已有所了解,能够像老师那样理解和阐释。
诗中还提到沙弥的生活方式,如"天与出家肠,一食斋不饥" 描述他的简单饮食,不为物欲所困;"麻履踏雪路,与马不肯骑" 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和不愿伤害任何生灵的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赞扬沙弥的心性与教育,"我师文宣王,立教垂书诗。但全仁义心,自然便慈悲" 强调了沙弥所受的教育是建立在宽厚仁爱之上的,这种心态使他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慈悲为怀。
最后,"两教大体同,无处辨是非。莫以衣服别,到头不相知" 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与儒家教育的认同,以及对不同信仰之间和谐共存的期望,不应因为外在的差异而导致误解和隔阂。
整首诗通过对沙弥生活和心性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胡可复水阁
驱车来往桃叶渡,渡头歌管喧盈路。
金陵惟此行乐地,可惜为官不得住。
我官无事长日闲,之子幽期坐此间。
桥上行人俱在水,镜里娇娥别有山。
几行杨柳枝交荫,门外弯环碧流枕。
云散仍从几席生,潮来半是阑干浸。
月明艇子摇双双,两岸人家浮玉缸。
有时暗泊疏帘下,见尔科头坐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