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岸巾(àn jīn)的意思:比喻在重要关头给予帮助、支持。
多时(duō shí)的意思:指时间长久、时光流转。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过客(guò kè)的意思:指短暂经过的人或事物,比喻来去匆匆,不久停留的人。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火后(huǒ hòu)的意思:指火灾过后,一片狼藉的景象,也比喻战争或灾难过后的残垣断壁。
究竟(jiū jìng)的意思:表示追求真相或事情的真实本质。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亡过(wáng guò)的意思:指逃脱、避开危险或灾难。
五峰(wǔ fēng)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形成五个峰顶。比喻事物高大、繁多。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 注释
- 野人:乡下人。
究竟:确实,无疑。
招提:寺庙。
此最奇:这里最奇特。
十里:十里的距离。
清荫:清凉的树荫。
五峰:五座山峰。
画图:画卷。
隋初:隋朝初期。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火后:大火之后。
过客诗:过往诗人的作品。
重到:再次来到。
非远约:不是偶然的约定。
岸巾:头戴头巾站在岸边。
高处立多时:长时间站在高处。
- 翻译
- 一个乡下人游遍了天台寺,这里无疑是最奇特的一处。
十里长的清凉树荫延伸进去,五座山峰仿佛按着画卷来观赏。
隋朝初期就有高僧在此传法,大火之后过往诗人的作品都消失了。
再次来到这里,肯定不是偶然的约定,我在高处岸边长久站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知过的《题国清寺》,描绘了诗人游览天台寺的景象和感受。诗中“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好奇与赞赏之情,认为它在众多寺院中颇为独特。
接下来的“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其中“十里远排”的“远排”形容树木或建筑的整齐有序,而“清荫”则是指清爽宜人的树荫。紧接着,“五峰如按画图窥”中,诗人将眼前的山峦比喻成画中之景,由此可见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艺术化表达。
“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寺庙历史的追溯和感慨。其中,“隋初”指的是隋朝时期,而“高僧传”则暗示了当时寺庙中有德高望重的僧侣。“火后都亡过客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遗产在战乱中毁灭的哀叹。
最后,“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则是诗人表达自己重游此地,对寺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重到”意味着再次到访,而“定知非远约”则表示诗人认为对这座寺庙的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游历。紧接着,“岸巾高处立多时”中,诗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站在高处,长时间地凝望着寺院和周围景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萧萧饥马鸣
萧萧饥马鸣,隔林见落月。
游子慕父母,岂复畏脱别。
负书或在船,津吏已催发。
临觞不能持,怊怅生白发。
况是江海永,岁晏多风雪。
风雪塞中路,不隔游子辙。
平生四方志,念此心欲折。
男儿各有愿,君子保明哲。
上思娱尊亲,下以浣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