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更上平蛮雅,续得淮西墨几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路(běi lù)的意思:指北方的道路,也用来比喻艰难险阻的事业或道路。
汉将(hàn jiāng)的意思:指勇猛的将领,有时也用来形容英勇的士兵。
江乡(jiāng xiāng)的意思:指江河畔的乡村,形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乡间地方。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露檄(lù xí)的意思:露檄指的是公开发表文章或宣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路长(lù cháng)的意思:指路途遥远,比喻事情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
上平(shàng p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行为端正,不偏不倚,平和稳定。
探丸(tàn wán)的意思:指探索事物真相或内情。
徒劳(tú láo)的意思:白费力气,没有效果或成果。
洗兵(xǐ bīng)的意思:指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绣斧(xiù fǔ)的意思:指对于精美的东西进行雕琢、装饰,反而破坏了它原有的美感和实用性。比喻过分装饰使事物失去本来的朴实和实用。
银潢(yín huáng)的意思:形容物体发出明亮的光芒,像银一样闪耀。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西征次韵屠巡察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边疆征讨的壮阔场景,既有对历史功绩的回顾,也有对未来战事的展望。
首句“露檄宵驰北路长”,以“露檄”形容文书在夜晚迅速传递至北方辽阔的边疆,展现出了军事行动的紧迫与速度。“宵驰”二字,生动地刻画出夜晚急行军的情景,透露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接着,“探丸今日静江乡”一句,通过“探丸”这一典故,暗示了此次征讨的目标地区——静江乡,预示着战争即将平息,带来和平与宁静。这里的“静”字,既是对战争结束的期待,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宋功谩录收邕管,汉将徒劳下桂阳”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对比了前朝的功绩与当前的军事行动。宋朝的功绩被轻描淡写地记录在史册中,而汉朝将领的努力却徒劳无功地攻打桂阳。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当下军事策略的思考。
“借箸公还将绣斧,洗兵吾欲挽银潢”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借箸公,即诸葛亮,此处借指运筹帷幄的智者;绣斧,象征着治理国家的工具。诗人希望借助智者的策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想要挽起银河,即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最后,“何人更上平蛮雅,续得淮西墨几行”两句,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继续写下平定蛮族的诗歌,如同淮西战役中的英雄事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更多英勇的将士能够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贡献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七日夜咏月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