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莲之美,心乎爱矣。所爱与直,渊乎其似。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彼 莲 之 美 宋 /曾 丰 受 知 濂 溪 ,爱 莫 助 之 。邹 子 知 之 ,久 而 敬 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通(dà tōng)的意思:大通指通达无阻,一切畅通无阻的意思。形容事物顺利、顺畅。
洞然(dò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境开朗,豁达无忧。
火德(huǒ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有热忱和正直的品质。
濂溪(lián xī)的意思:濂溪是指濂水和溪水,比喻学问渊博、博学多才。
玲珑(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小巧精致,也用来形容人的机灵聪明。
屡空(lǚ kōng)的意思:多次尝试却未能成功
靡常(mí cháng)的意思:形容非常罕见或极为少见
生白(shēng bái)的意思:指人刻意装作不懂或不知道,故意掩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
受知(shòu zhī)的意思:接受知识、得到消息。
庶乎(shù hū)的意思:庶乎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表示大致、大概的意思。它常用于修辞,用来表示事物的大致情况或估计。
虚室(xū shì)的意思:虚室指的是空房间或空屋子,比喻没有实际内容或内在价值的空洞之物。
邹子(zōu zǐ)的意思:指人的坏脾气、恶劣性格。
虚室生白(xū shì shēng bái)的意思:指虚构的事物或空洞的言论能够产生真实的效果或有益的结果。
- 鉴赏
这首诗《彼莲之美》由宋代诗人曾丰创作,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莲花独特美的赞美和深沉的情感。
诗中以莲花为对象,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刻画。首先,诗人赞美莲花的美丽,称其“心乎爱矣”,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莲花的品质,称其“所爱与直,渊乎其似”,即莲花的品质与正直相似,深邃而纯粹。莲花的根部被形容为“玲珑”、“庶乎屡空”,既表现了其内在的精巧与空灵,也暗示了莲花生长环境的清幽与简朴。莲花的茎干则被比作“同乎大通”,意味着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莲花的花朵颜色为“尚赤”,象征着火的热情与活力,同时也与莲花的品格相呼应。莲花的品德被描述为“靡常”,即变化无常,但又在“虚室生白”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光明,这体现了莲花在不同境遇下都能保持本真与纯净的特质。
最后,诗人引用了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来进一步提升莲花的形象。一方面,认为莲花受到了周敦颐(濂溪)的赏识,另一方面,邹子(可能指另一位哲学家或诗人)对其持长久的尊敬态度。这些引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莲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赞誉与崇高地位。
整体而言,《彼莲之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不仅赞美了莲花的外在美,更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