絺疵谏智伯,范增说项羽。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保身(bǎo shēn)的意思:指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避免危险。
不怀(bù huái)的意思:不怀指心中不抱怨、不计较、不记恨。
常远(cháng yuǎn)的意思:常远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为经常或长期离开远方。
黄土(huáng tǔ)的意思:指黄色的土壤,也用以比喻贫瘠的土地或环境。
见几(jiàn jǐ)的意思:看到多少就有多少,形容事物的数量与所见相符。
尽忠(jìn zhōng)的意思:尽全力忠诚地为国家、组织或人民效劳。
明哲(míng zhé)的意思:指聪明、明智。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说项(shuì xiàng)的意思:指言辞、发言的内容。
所事(suǒ shì)的意思: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务。
污辱(wū rǔ)的意思:指遭受侮辱、羞辱。
项羽(xiàng yǔ)的意思:指好骑射箭,不善游泳的人。
哲思(zhé sī)的意思:指有深刻思考和理性思维的思考方式。
-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选择主人的深刻见解。首句提到"絺疵谏智伯",暗示了智伯不听从忠言,可能暗指智者在错误决策中的悲剧;"范增说项羽"则借范增对项羽的劝告,说明贤才也可能遭遇主不明的困境。
诗中"岂不怀尽忠,所事非其主"直接点明了忠诚难以实现的原因,即所侍奉的人并非明主。接下来的"明哲思保身,见几常远去",则倡导明智之人应懂得保全自身,洞察时局,适时远离是非之地,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最后两句"毋为守污辱,白骨怨黄土",劝诫人们不要固执于污名或屈辱,以免死后留下遗憾,徒然让尸骨被尘土掩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抉择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历史故事,揭示了人生态度和择主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过淮南
前来历兹境,斯民似未遂。
今日再经过,风土觉有异。
纨褐既充体,庐舍各完置。
拥道欢趋迎,扶老与携稚。
咸云获休息,近免徭役累。
水患日就平,田畴可耕植。
一饮与一食,莫不歌帝赐。
素念切民依,时为劳寤寐。
大造本无私,湛恩欲广被。
闻言聊自宽,庶慰省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