繄剡藤之为纸兮,品居上者有三。
在晋而名侧理兮,储郡库以九万。
近不数夫杭由兮,远孰称夫池茧。
数其德有五兮,以缜滑而为首。
使元舆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
然世方好纸而玉兮,又乌知乎此君。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笔砚(bǐ yàn)的意思:指写作、学习的工具,也表示学习、进修。
笔锋(bǐ fēng)的意思:指写字或绘画时的笔尖,比喻文章或绘画作品的神韵和风格。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侧理(cè lǐ)的意思:指侧身而行,倾斜身体。
昌黎(chā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气质出众。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大造(dà zào)的意思:指大规模建造或制造。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发墨(fā mò)的意思:指人的言行得体,不失分寸,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保守。
光色(guāng sè)的意思:形容颜色明亮、光彩夺目。
金版(jīn bǎn)的意思:指最好的、最高级的。
耐久(nài jiǔ)的意思:指物品经过时间考验后能够长期使用,不易损坏或磨损。
千户(qiā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或家庭富裕的地方。
剡藤(yǎn téng)的意思:剡藤是指藤蔓盘绕,形成纠结的样子。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解决或纠正。
诗翁(shī wēng)的意思:指有诗才的老人,也指有才华的晚辈。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为首(wéi shǒu)的意思:指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在一群人中担任领导地位。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筱簜(xiǎo dàng)的意思:指小竹子的细节,比喻琐碎琐细的事物。
姚黄(yáo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黄瘦。
于斯(yú sī)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境地。
越石(yuè shí)的意思:越过石头,形容能力超群,轻松解决问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因的作品,名为《越问(其九)越纸》。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在赞美越地所产的越纸。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充分展现了越纸的优质特性。
"繄剡藤之为纸兮,品居上者有三。盖筱簜之变化兮,非藤楮之可参。" 这开头几句诗,作者便直接点明了越纸是由剡藤制成的,并且品质卓绝,居于上等,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性。
接下来,"在晋而名侧理兮,储郡库以九万。曰姚黄今最显兮,蒙诗翁之赏谈。加越石以万杵兮,光色透于金版。近不数夫杭由兮,远孰称夫池茧。" 这几句诗中,作者提到越纸在晋代就已经闻名,并且储藏了大量,达到了九万之多,被誉为姚黄最显的佳品,光泽透过金版,更是赞不绝口。
随后的"半山爱其短样兮,东坡耆夫竹展。薛君封以千户兮,元章用司笔砚。数其德有五兮,以缜滑而为首。发墨养笔锋兮,性不蠹而耐久。" 描述了越纸的另一些特点,如同半山所爱的短样,也得到了东坡(苏轼)的喜爱;薛君封地位显赫,用以千户换取;元章更是将其用于笔砚之上,赞扬其德行有五,最为缜密细滑;使用时墨色饱满,笔锋永不磨损。
最后的"惜昌黎之未见兮,姓先生而为楮。使元舆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客曰美哉越纸兮,有大造于斯文。然世方好纸而玉兮,又乌知乎此君。" 表达了诗人对昌黎(韩愈)未能亲见越纸的遗憾,同时又为使元舆得知其事而感慨;客人们赞美越纸,认为它在文学创作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但世人往往只追求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这份珍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越纸的独特之处,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和物质美好的一种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