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太伯》。诗中通过对古代人物太伯的赞美,展现了崇高的道德风尚与深远的历史影响。
首句“太伯高风不可追”,开篇即以“高风”二字高度赞扬了太伯的高尚品德,暗示其德行之高远,难以效仿。接着,“雁行接羽共南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太伯与其他追随者比作南飞的大雁,形象地描绘出太伯影响力之广及众人对其德行的向往与追随。
“莫言断发便无用”,此句转而探讨太伯断发这一行为的意义,强调其并非无用之举,而是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和示范作用。通过这一行为,太伯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决断力,更激发了周围人的效仿之心,体现了其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最后,“犹有荆蛮慕义归”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太伯行为的影响范围,指出即使在偏远之地,也有人因仰慕其义而前来归附。这不仅凸显了太伯德行的广泛传播,也反映了其对后世深远的启示与引领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伯事迹的颂扬,不仅赞美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深刻揭示了其行为对社会、文化乃至人心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典范的推崇与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
心摇。
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
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
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
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魂消。
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
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鹊桥仙·届征途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
惨愁颜、断魂无语。
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
但黯然凝伫。
暮烟寒雨。
望秦楼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