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宜人李氏·其二》
《挽宜人李氏·其二》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自由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谁(ā shuí)的意思:阿谁是指某个人,但因为对方的身份不明确或者不方便直接点名,所以用阿谁来代替。

得非(de fēi)的意思:表示肯定或否定的程度非常大,强调事物的真实与否。

法仪(fǎ yí)的意思:法仪是指法律和礼仪,也可以表示法治和法度。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梦境(mèng jìng)的意思:指睡觉时产生的幻想、幻境,也泛指虚幻的境界或美好的幻想。

难为(nán wéi)的意思:为难、困扰、不容易

去住(qù zhù)的意思:指人的行动或言语态度,迅速果断,毫不犹豫。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三叹(sān tà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境况非常可叹,令人感叹不已。

僧戒(sēng jiè)的意思:僧人所守的戒律,泛指人们应当遵守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自由(zì yóu)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由,不受拘束。

注释
僧戒:佛教中的戒律。
法仪:佛法的仪式或教规。
经梦:在梦中体验佛法。
悟人生:对人生有深刻领悟。
食已:饭后。
衣犹:衣服仍然。
禅力:禅定的力量。
去住:去和留,指生活的选择。
自由情:随心所欲的情感。
翻译
谁来传授僧人的戒律,又该去哪里迎接佛法的仪式?
两次在梦中经历佛法,三次感叹人生的真谛。
即使饮食难以勉强,衣服也毫不畏惧更换。
这难道不是禅定之力深厚,让人去留自如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挽诗,题目为《挽宜人李氏(其二)》。虽然题目中提及了挽诗和具体人物,但这里只关注诗句的内容。诗中描述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悟:

僧人接受戒律,遵循佛法仪式,似乎在梦境中两次体验佛法,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三次领悟。他饮食简单,勉强维持,衣物虽旧也不怕更换。这可能暗示僧人对物质需求的淡泊,以及禅定修行带来的内心强大。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人对自由的追求,认为可能是禅修的力量使他能随心所欲地进出禅定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僧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禅修者的心境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归田后连得二子秋官郁君以诗相贺次韵答之·其一

垂老㷀㷀每自怜,双雏初乳却欢然。

窦家骥凤虽难比,白傅文章幸有传。

稍喜阶前瑶草秀,敢誇掌上宝珠圆。

山间汤饼无兼味,聊和新诗侑庆筵。

(0)

登岳阳楼作·其三

云窗月牖俯清流,满目山川快壮游。

谁在江湖怀北阙,谩誇楼阁冠南州。

朱弦夜鼓湘灵瑟,锦缆春回楚客舟。

欲起灵均歌九辨,澧兰阮芷正飕飕。

(0)

长门四时词·其四

天冷肌生粟,风清玉散花。

含情歌白雪,适意荐流霞。

展转翠衣薄,低徊玉箸斜。

君王求故剑,何日遣皇华。

(0)

挽大理卿王公宇·其二

相阀槐堂远,儒宗洛学优。

文宜摛睿藻,材足赞皇猷。

旧舍甘棠老,新茔宿草秋。

清名知不朽,高碣照林丘。

(0)

杂咏

舍后桑枝嫩,畦西薤叶稠。

陂塘春水满,稚子解撑舟。

(0)

四景画为朱天锡题·其三

信宿渔舟晚未归,水光山色到秋微。

板桥人影斜阳里,落叶无声有雁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