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健 忘 一 首 宋 /刘 克 庄 昏 昏 健 忘 废 专 精 ,默 坐 空 斋 忽 自 惊 。少 作 回 看 如 两 手 ,旧 书 重 读 似 前 生 。却 疑 安 世 知 三 箧 ,不 晓 睢 阳 记 一 城 。莫 怪 诗 成 呼 烛 写 ,晓 窗 追 忆 欠 分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健忘(jiàn wàng)的意思:指忘记事物或遗忘情况严重,记性不好。
旧书(jiù shū)的意思:指陈旧的书籍,也用来比喻过时的观念或知识。
两手(liǎng shǒu)的意思:两手意味着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或策略,表示全面、周到和灵活的处理问题。
默坐(mò zuò)的意思:指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不动作。
前生(qián shēng)的意思:前世的生活或存在。
三箧(sān qiè)的意思:三个箧子,比喻极多的书籍或文件。
少作(shǎo zuò)的意思:少做事情,少说话,保持沉默。
重读(zhòng dú)的意思:指在读音或语调上加重某个音节或词语,以突出强调的作用。
专精(zhuān jīng)的意思:
(1).专心一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於此。” 唐 韩愈 《精卫衔石填海》诗:“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他看看小康者,是这么闲适,看看急迫者,是这么专精,这,就总应该有些道理。”
(2).专一求精。《后汉书·桓荣传》:“今皇太子以聪叡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然则儒者之学,苟以专精为主,止於治章句,通训释,斯则可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有司如此,欲学子辈专精难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晏元献 、 欧阳文忠 皆工词,而皆出 小山 下,专精之诣固应让渠独步。”
(3).谓聚精凝神。《吕氏春秋·论威》:“并气专精,心无有虑,目无有视,耳无有闻,一诸武而已矣。” 许维遹 集释:“‘并’为‘屏’之初文。” 陈奇猷 校释:“ 许 説是。凡人专心致志於一事皆屏蔽其气息而为之,即所谓‘并气专精’也。”追忆(zhuī yì)的意思:回忆往事,怀念过去。
- 翻译
- 精神疲惫,记忆力衰退,独自坐在空房间时突然感到惊醒。
回顾年轻时的作品,仿佛是另一个人写的,重读旧书感觉像是回到了过去的生活。
我怀疑自己是否像安世那样博学多识,连琐事都记得清楚,却忘了曾经对一座城市的深刻记忆。
不要责怪我在夜晚借助蜡烛写作,因为清晨回忆起的内容还不够清晰。
- 注释
- 昏昏:形容精神疲惫。
健忘:记忆力衰退。
默坐:静静地坐着。
空斋:空荡的房间。
忽自惊:突然感到惊醒。
少作:年轻时的作品。
两手:比喻他人。
旧书:过去的书籍。
前生:过去的生活。
安世:古代学者,以博学多识著称。
三箧:形容知识丰富。
睢阳:地名,此处指记忆中的某座城市。
记一城:记住一座城市。
诗成:写完诗。
呼烛写:在夜里点蜡烛写作。
晓窗:清晨的窗户。
欠分明:不够清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年迈健忘的感慨,通过“昏昏健忘废专精”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接着,“默坐空斋忽自惊”展示了一种突然之间意识到自身变化的惊讶之情。
“少作回看如两手”这一句,则是诗人在感叹自己的创作力气不再,回望过去作品好似观察自己双手的状态。紧接着,“旧书重读似前生”表达了即便是再次阅读旧日所藏之书,也感觉像是回到了往昔另一个生命。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这两句,诗人通过对古代名臣的记忆力与自己现状的对比,更深了自己的无奈。其中,“安世知三箧”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安世,他能熟记朝廷重要文件“三箧”的内容;而“睢阳记一城”则是南北朝时期刘昶之事,意在表现其能够将整个城市的地形记得清清楚楚。
最后,“莫怪诗成呼烛写,晓窗追忆欠分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即便是在夜以继日地创作,也难免回忆模糊不清的无奈。这里的“呼烛”形象生动,展示了一种迫切与辛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深刻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记忆衰退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创作自我的渴望与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