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慈母(cí mǔ)的意思:慈母是一个表示母亲慈爱、关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成语。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健康(jiàn kāng)的意思:形容人体健康、强壮。
旧心(jiù xīn)的意思:指对过去的感情或念想,特指对旧爱的留恋。
老相(lǎo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面容或神态显得老态龙钟,形容年老或衰老的样子。
漫言(màn yán)的意思:漫无边际的言论或话语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名堂(míng tɑng)的意思:指事物的情况、状况、状态或特点。
年四(nián sì)的意思:指人年纪轻,缺乏经验或能力。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四至(sì zhì)的意思:四周的范围或界限。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增长(zēng zhǎ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生机,迅速发展壮大。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真面目(zhēn miàn mù)的意思:真实的面貌或真正的本性
-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苏履吉所作,题为《题敦煌县署七年四至之堂》。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敦煌县署七年四至之堂的感慨与赞美。
首句“七年四至此名堂”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七年四至,即在七年的时间里多次来到此地,见证了这座名堂的建立与变迁。接着“坐对斯民信悚煌”一句,诗人以“斯民”指代当地百姓,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敬畏之情。
“不改书生真面目,犹怀慈母旧心肠”两句,诗人以“书生”自喻,强调自己虽身处官场,但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本色,不忘初心。同时,将百姓比作慈母,体现了诗人对民众深厚的情感和关怀。
“儿童渐忘春增长,父老相看岁健康”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乡村生活景象,儿童在成长,老人身体健康,反映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通过儿童与老人的不同视角,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
最后,“愧我去来踪靡定,漫言五载报循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踪不定、难以长久驻足的遗憾,以及对过往五年间努力工作的自我肯定。诗人虽感遗憾,但仍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过去,期待未来能更好地回报这片土地与人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思考与实践,也体现了其对民众深切的关怀与尊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地方、与民众之间紧密而深厚的关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冬夜山砦闻读书声喜而开卷
欲有所用其未足,无数馀心自澡浴。
今古茫茫同射覆,古人仍是今人鹄。
满堂予美初成目,目如秋水心如玉。
冰壶掩映出千秋,金薤琳琅能满束。
五色篇中未眼迷,一丝纸背当胸沃。
非缘寡和获知希,岂信同工多异曲。
休疑此道独谀闻,细绎其言俱有触。
吾诚不及惜阴人,浪许居诸时断续。
居诸可度不可留,继晷焚膏那可赎。
神鬼依然护索丘,干戈聊使凋烦缛。
嗟彼譊譊毋自辱,白首安知意所属。
明月皎夜光
冉冉岁云暮,悲风鸣北林。
孤鸿号外野,积霰散重阴。
时节忽复易,伤哉徒滞淫。
剽烈怆中怀,慷慨成哀吟。
念我携手好,形影若飞沉。
金石有销铄,信义安足谌。
相须胶与漆,弃置商与参。
顾因晨风翼,惠此瑶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