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炎(bì yán)的意思:避开火焰的热力,比喻避免与权势、恶势力等接触。
残雨(cán yǔ)的意思:指雨势已经过去,只剩下雨水滴落的残余。
得到(dé dào)的意思:获得、取得、得到某物或某种结果
断虹(duàn hóng)的意思:指彩虹出现后又迅速消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捕捉性。
佛化(fó huà)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受到佛教影响,表现出慈悲、宽容、淡泊等佛家思想和精神。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霁月(jì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晴朗的天空中明亮而清晰的样子。也用来比喻黑暗中出现的光明或困境后的转机。
梦蝶(mèng dié)的意思:梦蝶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们的梦想或幻想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南湖(nán hú)的意思:指非常安静、平和、宁静的环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境平和安静。
人款(rén kuǎn)的意思:指人们互相款待、接待的礼节和规矩。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逃奔(táo bèn)的意思:指逃跑或逃离危险的场景。
香梦(xiāng mèng)的意思:指美好而令人陶醉的梦境,也用来形容幻想、虚幻的美好事物。
幸得(xìng de)的意思:表示因某种原因而得到幸运或幸福的结果。
月上(yuè shàng)的意思:指夜晚时分,月亮升起到中天的时候。
粥鼓(zhōu gǔ)的意思:粥鼓是一个比喻,形容人们生活贫困,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
- 鉴赏
此诗《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描绘了夏日避暑访寺的情景与感受。
首联“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开篇即点明主题,以“避炎”二字直抒夏日酷热难耐之感,而“无计作逃奔”则表达了寻求清凉之所的迫切心情。接着“日日邀人款寺门”一句,既展现了诗人频繁造访寺庙的频率,也暗示了寺庙在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的一片凉爽之地。
颔联“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转而探讨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世事纷扰最终应归于佛学的教诲,古人对佛法的领悟和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之情。
颈联“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断虹残雨之后的南湖院,空气中弥漫着粥鼓茶香,仿佛置身于梦境般的蝴蝶园中。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尾联“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以郑虔(唐代诗人)的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诗人借助郑虔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能够像郑虔一样,以歌咏代替哭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同时,“灯前霁月上修垣”一句,以月光洒在高墙之上,象征着心灵的光明与纯净,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心灵平静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