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辞语(cí yǔ)的意思:
(1).文辞;言辞。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是以先王举德之颂而为辞语,以明其理;陈之天下,令人观焉。”《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单于骄踞,自比 冒顿 ,对使者辞语悖慢,帝待之如初。”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诚宜率先作歌诗以称道盛德,不可以辞语浅薄,不足以自效为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今其赋气质卑弱,辞语儇浅,去古人远甚,殆近世村夫子所为也。” 章炳麟 《文学总略》:“盖人有陪贰,物有匹耦,爱恶相攻,刚柔相易,人情不能无然,故辞语应以为儷。”
(2).指口供。《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坐 楚 事,辞语相连,国除。”《后汉书·梁竦传》:“辞语连及 舞阴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护守。”村郊(cūn jiāo)的意思:指离城市或城镇较远的农村地区。
低头(dī tóu)的意思:低下头颅,表示谦卑、屈服、顺从等。
负耒(fù lěi)的意思:指背负重担,承担艰巨任务。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节士(jié shì)的意思:指人们保持节操和忠诚的品质。
面垢(miàn gòu)的意思:指人的脸上沾上了污垢,比喻人的名誉或声誉受到了玷污。
名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和节操。
其后(qí hòu)的意思:指在某个事件或情况之后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剡源村郊所见的一幕,通过对比村中老人与后辈的不同态度,展现了对古代名节之士的敬仰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首句“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描绘了村郊的景象,老人面容黝黑,头发杂乱,形象地展示了他们的朴实与劳作的痕迹。接着,“我尝使之言,辞语不待工”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言语的尊重,认为朴实无华的话语同样具有力量。
“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是对古代名节之士的赞美,彭城龚可能是指古代的名节之士,这里借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向往。然而,“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同”揭示了社会中存在对传统美德的忽视或误解,老人对后辈的批评,反映了道德观念的传承问题。
“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是对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真正理解的人的批评,强调了理解和传承的重要性。最后,“低头拜野老,负耒吾愿从”表达了作者对村中老人的尊敬,愿意跟随他们学习农事,体现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名节之士的崇敬、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