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方辞赤水,暮已宿清溪。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差差(chà chà)的意思:形容差别很大或者差得远。
赤水(chì shuǐ)的意思:指红色的水,比喻极其残暴的战场。
欢呼(huān hū)的意思:高兴地呼喊或喜悦地欢呼。
接淅(jiē xī)的意思:形容声音细微、轻柔。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浪花(làng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精神风貌或事物的表面现象。
马犹(mǎ yóu)的意思: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却又有变数出现,使得结果不确定。
前途(qián tú)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或前景。
轻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微风,轻柔的风。
顺流(shùn liú)的意思: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比喻事物顺利进行或随着情况发展而行动。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微澜(wēi lán)的意思:微小的波澜,形容事情的变化很小。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无涯(wú yá)的意思: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忧疑(yōu yí)的意思:犹豫不决,心中忧虑。
骤马(zhòu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突然变化或出现。
舟师(zhōu shī)的意思:舟师是指乘船的军队或船队。形容人多而庞大的队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承恩在明时期,乘船沿清溪而行的旅途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刻感受。
首句“接淅复接淅,王事靡敢稽”以“接淅”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公务繁忙,不容许稍作停留。接着,“朝方辞赤水,暮已宿清溪”,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快速与紧迫感。诗人清晨离开赤水,傍晚便已在清溪安歇,行程之急可见一斑。
“扁舟顺流下,骤马犹自迟”一句,将舟行与马行进行对比,突出了水路交通的便捷与陆路的缓慢。诗人乘坐的小船顺流而下,显得轻松自如,而即便是骑马疾行,也难以赶上舟行的速度。
“双橹劈浪花,欢呼喜舟师”描绘了船行时的景象,双桨划破水面,激起层层浪花,船上的人们欢声笑语,对舟师的技艺表示赞赏。这不仅体现了旅途中的乐趣,也表达了诗人对船员们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乱滩不识名,巨石纷差差”描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乱石滩上,巨石错落,形态各异,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然而,“轻风助微澜,瞥过忽不知”又以轻风助浪,船只迅速穿过乱石滩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迢递万里道,客子多忧疑。前途尽如然,我行岂无涯。”诗人感慨于旅途的漫长与未知,心中充满忧虑与疑惑。但他也意识到,无论前方如何,自己的旅程都将无止境地延伸下去。这种既感伤又充满希望的情感,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旅途普遍状态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旅途艰辛的体验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见旧题壁
小迟点笔醉还嗔,画断萧梁古佛尘。
今日重来应抵掌,十年分付未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