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篁友薜他年事,竽水琴风此去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冥(cāng míng)的意思:苍冥意为苍天和黑暗,多用来形容天空昏暗、天色阴沉。
鸿鹄(hóng hú)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
凉月(liáng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因为秋天的月亮较为清冷,所以称之为凉月。
鹿卢(lù lú)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非常突出、出类拔萃,可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的顶尖人才或杰出的成就。
年事(nián shì)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很大或者年龄已经很大的人。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托迹(tuō jì)的意思:指通过追踪痕迹来寻找线索或证据。
锈涩(xiù sè)的意思:形容文字、文章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眼中(yǎn zhōng)的意思:眼睛里的中心,指非常重视、看重的对象。
遥羡(yáo xiàn)的意思:对远方的人或事物感到羡慕和向往。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依违(yī wéi)的意思:依照或遵循,违背或违反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之美。诗人以“因缘天地结蟭螟”开篇,巧妙地将微小的生物与广阔天地联系起来,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关系。接着,“托迹依违似影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或隐或现、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道道光影,既独立又相互关联。
“腰下鹿卢同锈涩,眼中鸿鹄自苍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与自然进行了深刻的对比。鹿卢(一种古代兵器)的锈涩象征着世间的尘俗与束缚,而鸿鹄(大雁)在苍茫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则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束缚进行了反思。
“邻篁友薜他年事,竽水琴风此去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篁(竹子)、薜(藤蔓)作为自然界中的植物,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竽水(泉水)、琴风(风吹过琴弦的声音)则是自然界中的声音,象征着和谐与宁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亲近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遥羡万松湖上阁,夜来凉月却当棂”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月光洒在万松湖上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夜晚的深深喜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纯净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呈张邃明舍人
世掌丝纶美,声名壮紫微。
赐茶天上坐,退食日边归。
简在除书密,时清谏疏稀。
伫公参鼎席,寰海望馀辉。
送吴子正赴召
主上登前烈,宗丞用老儒。
饮冰宵去楚,衣锦昼归吴。
饯别成游寺,乘欢更泛湖。
固难逢邂逅,能复惜踟蹰。
道路春初好,山原日未晡。
云中山隐约,野外水萦纡。
洒落倾贤范,荒淫看伯图。
故园馀壮观,遗址入荒芜。
桧柏高千尺,松杉耸万株。
轻风花散漫,细雨草沾濡。
簿领容休暇,形骸外絷拘。
纵横棋有力,礼乐酒无踰。
一鹗冲高汉,双轮上坦途。
道途留绝咏,宣室得明谟。
自昔行犹蹇,于今用可需。
愿言思本末,无用较锱铢。
仕路诚相照,年家契自殊。
几成嵇叔懒,敢谓孟轲迂。
陋学真胶柱,危踪近跋胡。
应须寄珠玉,方愿刻肌肤。
《送吴子正赴召》【宋·彭汝砺】主上登前烈,宗丞用老儒。饮冰宵去楚,衣锦昼归吴。饯别成游寺,乘欢更泛湖。固难逢邂逅,能复惜踟蹰。道路春初好,山原日未晡。云中山隐约,野外水萦纡。洒落倾贤范,荒淫看伯图。故园馀壮观,遗址入荒芜。桧柏高千尺,松杉耸万株。轻风花散漫,细雨草沾濡。簿领容休暇,形骸外絷拘。纵横棋有力,礼乐酒无踰。一鹗冲高汉,双轮上坦途。道途留绝咏,宣室得明谟。自昔行犹蹇,于今用可需。愿言思本末,无用较锱铢。仕路诚相照,年家契自殊。几成嵇叔懒,敢谓孟轲迂。陋学真胶柱,危踪近跋胡。应须寄珠玉,方愿刻肌肤。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9767c6bcfee597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