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无 为 洞 口 作 唐 /元 结 无 为 洞 口 春 水 满 ,无 为 洞 傍 春 云 白 。爱 此 踟 蹰 不 能 去 ,令 人 悔 作 衣 冠 客 。洞 傍 山 僧 皆 学 禅 ,无 求 无 欲 亦 忘 年 。欲 问 其 心 不 能 问 ,我 到 山 中 得 无 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春云(chūn yún)的意思:春天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充满希望的事物。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忘年(wàng nián)的意思:指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或爱情关系,忘记年龄的差异。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无闷(wú mèn)的意思:不生闷气,不生厌烦的意思。
学禅(xué chán)的意思:指学习禅宗的修行方法和精神境界。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中得(zhōng de)的意思:获得、得到、取得
衣冠客(yì guān kè)的意思:指外表装束整洁,但实际上品行卑劣、德行恶劣的人。
- 注释
- 无为洞:指一个虚构或实际存在的、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洞穴。
春水满:春天时洞口周围的水域因雨水充沛而充满。
踟蹰:徘徊,迟疑不前的样子。
衣冠客:指代世俗社会中的文人或官员,这里指自己原先的身份。
山僧:居住在山中的僧侣。
学禅:修行禅宗的佛教修炼方法,强调内心的觉悟和平静。
无求无欲:没有欲望和追求,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然状态。
忘年:忘记年龄,不被时间所束缚。
欲问其心:想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不能问:表示有些深邃的东西难以用言语询问或表达。
得无闷:感到没有烦恼,心情舒畅自在。
- 翻译
- 无为洞的入口春水溢满,洞边的春云洁白无瑕。
喜爱此景徘徊不愿离去,让人后悔成为世俗之人。
洞旁山中的僧人都在修习禅定,无欲无求也忘了岁月流转。
想问他们内心却无法开口,我来到山中感到无比舒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无为洞口春水和云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爱此踟蹰不能去"表现出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喜爱和不愿离去之情感,而"令人悔作衣冠客"则是说这种自然景色让人感到在繁华世界中奔波无益,引起了人们对于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旁寺庙中的和尚们修行禅定的景象,他们的心境达到了无所求、无欲望,甚至忘却了年龄的平静状态。
最后两句"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表明诗人想要询问僧人们内心世界,但又觉得无法用言语表达,而自己在山中也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无所谓的喜悦。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禅宗修行生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纪行诗十首·其一辉图诺尔作
侵晨离白海,辇路转西迈。
野光散平芜,山容列修黛。
秋风动地来,层波忽澎湃。
戎马多惊嘶,寒声袭鞶带。
踰冈览晴川,夷旷襟抱快。
白花间紫蕤,将将委珩佩。
幽兴足目前,绝境疑方外。
旌麾匝云屯,舆帐拟行在。
法从各有司,谏垣敢荒怠。
边报丛远函,苍黄尽吁怪。
解鞍愒前村,伏枕念当代。
王纲未旒缀,群生半尘芥。
纡轸谁与言,沈思屡长嘅。
东南何时苏,吾欲问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