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黄 伯 钧 示 诗 因 次 韵 宋 /吴 则 礼 鬓 毛 萧 瑟 强 儒 冠 ,尘 土 追 随 意 已 阑 。午 枕 梦 回 书 帙 乱 ,暮 林 秋 老 雨 声 寒 。百 骸 久 悟 岁 月 速 ,一 室 讵 知 天 地 宽 。忽 忆 玉 虹 孤 笛 夜 ,曲 肱 终 约 听 鸣 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骸(bǎi hái)的意思:指人的全身,也表示人的骨骼。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回书(huí shū)的意思:回书是指收到书信后立即回信,表示回复迅速、及时。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鸣湍(míng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大而急
曲肱(qǔ gōng)的意思:曲肱是一个形容词,意为亲近、亲密、亲近的朋友。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书帙(shū zhì)的意思:指书籍的数量很多或者指读书的人很有学问。
随意(suí yì)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喜好去做事,没有受到限制或约束。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午枕(wǔ zhěn)的意思:午睡时的枕头,比喻得到休息或安慰。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玉虹(yù hóng)的意思:形容云彩中出现的美丽彩虹。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 翻译
- 两鬓斑白的学者勉强戴上儒冠,尘土随风飘散,心中的追求似乎已接近尾声。
午睡醒来,书籍散乱在枕边,傍晚的树林中秋意渐浓,雨声显得分外凄凉。
长久以来,我深知时光飞逝,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却依然狭窄。
忽然想起那孤独的夜晚,月光如玉虹,只有一支笛子陪伴,期待倾听激流的潺潺声。
- 注释
- 萧瑟:形容头发稀疏、零落,这里指两鬓斑白。
强:勉强,表示不情愿或力不从心。
阑:尽头,这里指追求即将结束。
帙乱:书籍散乱,形容杂乱无章。
秋老:秋天将尽,指深秋时节。
讵知:岂知,表示惊讶或不解。
玉虹:形容月光皎洁如虹。
曲肱:弯着胳膊,古人常以此表示闲适或隐居生活。
鸣湍:流水声,形容溪流或瀑布的潺潺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学之士的书房生活和内心世界。开篇“鬓毛萧瑟强儒冠,尘土追随意已阑”描述了诗人头发斑白,戴着儒巾,但室内尘土不断,反映出诗人长时间闭门读书,不问世事的状态。
接着“午枕梦回书帙乱,暮林秋老雨声寒”表达了诗人日以继夜地埋头于书海之中,即使在午休时刻也不例外,书籍散乱,而到了傍晚,林中的秋风带来了萧瑟的感觉,雨声凄冷,增添了一份寂寞。
“百骸久悟岁月速,一室讵知天地宽”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认知的感慨。长期以来,诗人对于世事的理解有限,即使身处一个狭窄的空间,也无法完全领会广阔天地的奥秘。
最后,“忽忆玉虹孤笛夜,曲肱终约听鸣湍”表达了诗人的某个瞬间回忆起美好的音乐之夜,那时的乐声如同玉虹一般清澈,而现在,只有弯曲的胳膊支撑着他继续聆听心中的那段流水般的旋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学者对于书籍、时间和个人认知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