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感慨与自嘲,表达了对年龄增长的无奈和对青春时光的留恋。诗中“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两句直接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衰老的普遍情感和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冷漠。"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则形象地描绘了身体的衰败。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学习的热爱,以及因年龄增长而影响视力和学习能力的无奈。"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则是老者对世事和人生的深刻体会,他们经历过许多事情,对人的了解如同流水般丰富。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表达了诗人在回顾过去后对于现状的接受与顺从。最后,“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是老者对生命中还有未尽之美好的一种期待和肯定。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老年生活的复杂情绪。
行台西北接参墟,仗节重乘驷马车。
水是晋君沈璧后,地经唐叔赐圭馀。
蕃酋重足虔条教,部吏承风畏简书。
武帐岁终还奏事,康侯三接听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