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高生画》
《题高生画》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故人胸次满霞烟,画出云林石田

爱杀桥西扶杖者,无人相与踏秋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扶杖(fú zhàng)的意思:扶持和支持老年人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人相(ré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面相。

石田(shí tián)的意思:指受人欺负、摆布或控制的状态。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云林(yún lín)的意思:云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比喻人口众多的地方。

杖者(zhàng zhě)的意思:指行走困难、需要拄着拐杖或棍子才能行走的人。

鉴赏

此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题高生画》。诗中描绘了一位老友在画中展现出的超凡脱俗之气,其画作仿佛将云雾缭绕的山林与石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故人胸次满霞烟”,开篇即以“故人”二字点明主题,暗示画中人物是诗人所熟知的老友。胸次满霞烟,形象地描绘了老友内心世界的丰富与超凡脱俗,如同霞光与烟雾交织,既神秘又充满诗意。

“画出云林与石田”,进一步说明这幅画的内容,云林与石田是自然界的两种典型元素,通过画家的手笔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和谐之感。

“爱杀桥西扶杖者”,诗人对画中一位在桥西扶杖而行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爱杀”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形象的极度赞赏和向往,仿佛在画中找到了共鸣。

“无人相与踏秋天”,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无人能与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的遗憾。这里的“秋天”不仅指季节,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句诗意在强调这种美好是独属于画中人物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渴望与向往。

综上所述,《题高生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老友画作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食杨梅

去年南富杨梅熟,曾折青枝露颗垂。

今夜长塘灯下醉,独看红颗忆青枝。

(0)

仲冬二日由下径舆疾还珠林悼风景之顿殊幸茆庐之无恙喜赋一首

村桥路断日无光,不似常时入故乡。

野鼠穴粮依蔓草,田乌啼子上枯桑。

偶逢遗老儿孙尽,欲问西邻井灶荒。

惭愧竹西池上路,依然风雨一茆堂。

(0)

布履篇答舍弟

季有双布履,携来自家乡。

见兄赤两足,奉以慰踉跄。

此履岂有华,素质而白章。

缝纫出新制,絇綦已莫详。

念兹苦寒地,九月露成霜。

上马揽敝裘,入室坐匡床。

谁为手足念,寒瘃惊劻勷。

一朝被温柔,步履便且康。

足受惭黄石,踵决谢卜商。

不忍践荒秽,恐为明洁伤。

俯视物有类,怆然感中肠。

冠緌既成两,凫雁亦双翔。

如何弟与兄,阔别遥相望。

(0)

春云怨.春雨

一宵风雨。将小窗曙色,朦胧勒住。

惊起数声啼鸟,多在碧烟深重处。

肥绿欺人,瘦红欲尽,流水无情向南浦。

红药多憨,翠胎未吐,还遣花期误。

问春拟向何方去。怕芳草天涯,萋萋非故。

记得年时踏青路。燕子重来,梦里楼高,望迷烟树。

桃叶难凭,流莺不管,自绾柳丝低诉。

(0)

先秋一日作

西峰半影逼天青,闪闪斜阳紫焰明。

木末一丝云影渡,稻畦千绿水痕平。

麟洲梦觉馀香雪,鹤发身轻忆凤笙。

菡萏梧桐双在眼,他时摇落不须惊。

(0)

蓬州扇

竹丝细织柄牙棕,茧纸匀糊尺幅中。

侧帽曲遮花外日,曳衫轻送柳边风。

画摹石谷神何肖!制出金城样更工。

等是蒲葵称粤产,奉扬惜少晋诸公。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