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
《宫词》全文
明 / 李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青春閒里过,华发暗中催。

往事流水初心未死灰。

炉香缥缈宫扇徘徊

脉脉停针久,銮舆幸倘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中(àn zhōng)的意思:暗中指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

初心(chū xīn)的意思:指最初的心愿、最初的目标或最初的信念。

宫扇(gōng shàn)的意思:宫扇是指宫廷中使用的扇子,用来比喻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东西。

华发(huá fà)的意思:指头发变白,象征年老。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炉香(lú xiāng)的意思:指香炉中飘出的香气,比喻学问、才艺等能够使人受到启发和陶冶的事物。

銮舆(luán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脉脉(mò mò)的意思: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扇影(shàn yǐng)的意思:指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也用来比喻事物的表象或虚幻的形象。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御炉(yù lú)的意思:指皇帝或王侯主持宴会时,主人亲自烧炉,为宾客烹饪食物的礼节。

鉴赏

这首《宫词》由明代诗人李麟所作,描绘了深宫内院的幽静与哀愁,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青春閒里过”,开篇即点出时光流逝之快,青春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暗示了主人公年华已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接着“华发暗中催”,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白发在不知不觉中增多,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

“往事俱流水”一句,以流水比喻逝去的往事,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而“初心未死灰”则表明尽管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但内心深处那份最初的纯真与热情并未消逝,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御炉香缥缈,宫扇影徘徊”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深宫内的宁静氛围。御炉散发的香气缭绕,宫扇轻轻摇动,光影交错,既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脉脉停针久,銮舆幸倘来”则是情感的转折与升华。主人公长时间凝视,手中的绣针久久未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对某个人的思念。当銮舆(皇帝的车驾)偶然经过时,她的心中或许涌起了希望与期待,但最终仍是无奈与失落。

整体而言,《宫词》通过对深宫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中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伤,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期盼与无奈。

作者介绍

李麟
朝代:明

明浙江鄞县人,字次公。工绘画,精于人物,善白描,尤长写貌,自署龙眠后身。中年好释氏,礼僧达观为弟子,遂专画佛像,好佛者竞相收藏。
猜你喜欢

寄内弟赵叔平

别来不觉又秋风,历想君家在眼中。

稚子情娇初学语,慈亲年老近加聋。

新居每对千竿竹,先陇应添几尺松。

世业喜闻能复旧,休将百万一枭空。

(0)

送台州医官裘训科南归

学业究岐黄,新除拜宠光。

济人唯用药,从宦不离乡。

选胜登霞峤,寻真访石梁。

因知归思趣,不敢问奇方。

(0)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秋半晚凉新,空庭迥绝尘。

共看今夜月,况是故乡人。

展席聊呼酒,烹鱼底用莼。

清光千万里,随处可相亲。

(0)

送王生还钱塘迎养

亲老当迎养,江帆去路赊。

故乡翻是客,上国久移家。

慈竹添新笋,春萱著晚花。

到来应倍喜,甘旨乐繁华。

(0)

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

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

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

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

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

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

(0)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二

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

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

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

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