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吴 茂 远 宋 /乐 雷 发 苏 公 堤 畔 系 吟 驴 ,知 在 垂 杨 第 几 株 。学 校 文 章 如 画 饼 ,朝 廷 官 爵 似 呼 卢 。春 吟 应 欠 梅 花 在 ,时 事 曾 言 楮 币 无 。惆 怅 湘 湄 分 袂 处 ,今 看 细 雨 长 蘼 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分袂(fēn mèi)的意思:分别离开,分手
官爵(guān jué)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和爵位,也泛指地位、身份或职位。
呼卢(hū lú)的意思:指快速奔跑或疾驰的样子。
画饼(huà bǐng)的意思:形容虚构美好的事物,没有实际意义。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蘼芜(mí wú)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景色美丽。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校文(xiào wén)的意思:指校正文稿或校对文章。
学校(xué xiào)的意思:学校是指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场所。
苏公堤(sū gōng dī)的意思:苏公堤是指苏州古城内一条著名的堤坝,意为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
- 翻译
- 在苏公堤边拴着吟游诗人的驴,不知它停在垂柳的哪一棵树下。
学校的学问像画出来的饼,朝廷的官职仿佛是随意呼唤的赌具。
春天吟诗似乎缺少了梅花的陪伴,谈论时事曾提及纸币的缺失。
在湘江边分手的地方,如今只见细雨中茂盛的蘼芜草。
- 注释
- 苏公堤:指苏东坡建造的杭州西湖的苏堤。
吟驴:指诗人骑的驴,常用来代指诗人自己。
垂杨:河边的柳树。
第几株:不确定的棵数,表示位置。
画饼:比喻空洞无物或难以实现的事物。
呼卢:古代赌博游戏,这里比喻官位的轻易获得。
梅花:象征高洁,此处可能指诗人对友情的怀念。
楮币:古代的纸币。
湘湄:湘江的水边。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怀。"苏公堤畔系吟驴,知在垂杨第几株"表明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熟悉和关注,如同古代大文学家苏轼一般,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节都能细腻体察。
"学校文章如画饼,朝廷官爵似呼卢"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文章被比喻为美食,官职则如同儿戏,这可能是对当时科举文化和官场现实的一种调侃。
"春吟应欠梅花在,时事曾言楮币无"中,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梅花常象征着高洁和坚守自我,而"楮币"则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这里可能暗示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惆怅湘湄分袂处,今看细雨长蘼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细雨和荒凉景象时的心境。"湘湄"常指古代的湘水流域,这里可能是诗人心中某个美好的地方,而"分袂"则有分手离别之意。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情感的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