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思引》
《秋思引》全文
南北朝 / 汤惠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秋寒依依风过河,白露萧萧洞庭波。

思君末光光已灭,眇眇悲望如思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光光(guāng guāng)的意思:没有一点儿剩余或残留。

眇眇(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微小、渺小。

末光(mò guāng)的意思:指太阳即将落下或刚刚升起时的微弱光亮,也用来形容事物即将结束或刚刚开始的状态。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依风(yī fēng)的意思:顺着风向行动或移动;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秋思引》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汤惠休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哀愁。

首句“秋寒依依风过河”,以“秋寒”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依依”二字,既形容了秋风轻柔地拂过大地,又暗含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接着,“风过河”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秋风所覆盖,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次句“白露萧萧洞庭波”,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通过“白露”和“洞庭波”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景象。白露的出现标志着秋天的深入,而洞庭湖面上泛起的波纹,则是自然界的动态表现,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思君末光光已灭”,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诗人思念的对象,也可以象征着某种理想或追求。诗句中的“末光光已灭”形象地描绘了思念对象的消失,或是理想破灭的场景,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失落感。

最后,“眇眇悲望如思何”则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深化。诗人站在广阔的天地间,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迷茫。这里的“眇眇”形容了视野的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失去与遗忘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综上所述,《秋思引》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失去与遗忘的哀伤。

作者介绍
汤惠休

汤惠休
朝代:南北朝

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
猜你喜欢

忆昔

忆昔髫年此地过,于今壮大事如何。

探源未见门墙奥,抚序犹惊日月蹉。

(0)

御园新秋·其四

数畦绿水稻风香,却喜西成届白藏。

半载雨旸经较量,肯教游豫暂时忘。

(0)

射鹿行

金飔猎猎吹旌旗,秋狝试合平原围。

平原有鹿硕且肥,呦呦母子相追随。

虞人甸人争逐之,小鹿跳跃虽无知,老鹿顾复独含悲。

念彼物类犹仁慈,爰命解网任远驰。

匪余小惠拯其危,物亦有伦人胡遗。

呜呼射母不射子,明帝虽贤全半美。

(0)

秋日奉皇太后驾幸南苑即事八首·其六

扈从长承?日晖,五云高捧凤舆翚。

问安户外亲调膳,手射郊原鹿正肥。

(0)

咏松三首·其二

扶疏新干手亲栽,偃盖俄成亦壮哉。

岂是上林培植别,由来造物重良材。

(0)

夏日书怀

宫柳阴浓殿阁深,冰幮不受暑来侵。

南风未解吾民愠,惭愧苍生爱戴心。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