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兀 兀 宋 /陆 游 兀 兀 初 何 有 ,伥 伥 不 自 知 。偶 然 登 耄 及 ,便 欲 数 期 颐 。把 钓 秋 风 夕 ,骑 驴 晚 雪 时 。江 湖 游 已 遍 ,更 作 灞 城 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鼻息(bí xī)的意思:指人或动物呼吸时的气息,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意志的微弱变化。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颊舌(jiá shé)的意思:指人们言语中的讽刺、嘲笑、批评等尖锐的言辞。
里巷(lǐ xiàng)的意思:指狭窄的巷子或小街道,也用来形容人口密集、繁华热闹的地方。
贫家(pín jiā)的意思:指家境贫穷,贫困的家庭。
墙垣(qiáng yuán)的意思:指城墙和围墙,也泛指障碍物或界限。
黍酒(shǔ jiǔ)的意思:指黍米和酒,比喻简朴的生活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喜事(xǐ shì)的意思:指令人高兴的事情或好消息。
惺惺(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有喜(yǒu xǐ)的意思:表示有喜事发生,指喜庆、快乐的场合。
- 注释
- 兀兀:形容人精神专注或焦虑不安。
惺惺:形容清醒的样子。
口不言:沉默不语。
齿津:唾液润湿牙齿。
鼻息撼墙垣:形容呼吸声大到似乎能摇动墙壁。
书愧:因学问不足而感到惭愧。
叨:谦辞,承受。
贫家:贫穷的家庭。
浑:浑浊,这里指未经过滤。
- 翻译
- 我内心清醒并非沉睡,虽然眼睛明亮却不言语。
口中唾液润湿了脸颊和舌头,鼻息声大得仿佛撼动了墙壁。
面对孩子们的询问感到惭愧,年纪大了还得受邻里敬重。
贫穷的家中若有喜事,就连未过滤的黄米酒也显得醇厚可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兀兀》,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清醒与沉默。"兀兀心非睡",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醒的状态,不同于寻常的沉睡;"惺惺口不言"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内心活动丰富,却选择保持沉默。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齿津生颊舌,鼻息撼墙垣",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即使在静默中,细微的动作和呼吸声仍显示出他的生命力。
"书愧儿童问"表达了诗人面对孩童的好奇提问,感到有些惭愧,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学识不足,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年叨里巷尊"则反映出他在邻里中的地位,虽然贫穷,但依然受到尊重。最后两句"贫家有喜事,黍酒带醅浑"以家中贫寒但仍有喜庆之事,以及自酿的浊酒来收束全诗,展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家庭温馨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既有清醒的思考,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昆山龚立道作栖闲堂取李太白题龚处士别墅诗曰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故以为名尝托范叔刚求诗于予予许之闰八月十九日立道复自以书来为成八句
一丘一壑尘埃外,三沐三薰清净身。
别墅只今唐处士,高风当日汉君宾。
打门未肯容惊梦,载酒谁能径卜邻。
千里题诗寄心赏,多惭不是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