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方接话俄辞起,书未终编已辍看。
架坏尽教花卧藓,砌荒亦任草侵兰。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尽教(jìn jiào)的意思:尽力教导或尽心教诲
力求(lì qiú)的意思:努力追求,竭力争取
明知(míng zhī)的意思:明明知道,明明清楚。
入中(rù zhōng)的意思:进入中央,指得到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涉事(shè shì)的意思:涉及到事情中,与事情有关。
疏散(shū sàn)的意思:指人群或物体因某种原因而分散或解散,以保障安全。
颓然(tuí rán)的意思:形容人情绪低落、气馁、沮丧的样子。
无意(wú yì)的意思:没有意识到或没有目的地做某事,不经意的,无意识的。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病痛、疲惫、懒散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病入中年百事阑”,诗人以一种无奈的情绪,描述了疾病缠身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挫败感。这里,“百事阑”意味着各种事情都变得艰难重重,显示出诗人对生命、健康的珍视。
“颓然一榻倦衣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疲惫状态,连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也显得无比沉重。这里,“颓然”形容心情的烦闷不堪,而“一榻”、“倦衣冠”则是懒散心理的具体写照。
接下来的“客方接话俄辞起,书未终编已辍看”,表达了诗人对交流和学习的态度。尽管外界有着交往,但诗人的内心并不在此,而且即便是阅读,也因为疲惫而半途而废。
“架坏尽教花卧藓,砌荒亦任草侵兰”,则通过园中花草的形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顺其自然态度的认同。这里,“架坏”、“砌荒”等词语,都是放弃修饰、让事物自然发展的写法。
最后,“力求香火非无意,疏散明知涉事难”,表达了诗人对信仰或精神追求的坚持,同时也承认了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这些追求的困难。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矛盾和挣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健康问题时的无奈与淡定,以及在追求精神寄托方面的努力与困顿,是一篇以个人情感为主导的抒情诗。
曾不见譊譊,城中类远郊。
虽无千里马,却有一枝巢。
月出云山背,风来松竹梢。
顽然何所得,岂复避人嘲。
知是今年,一冬较暖,开遍梅花。
有一朵妖娆,塘之东畔,东君爱惜,云幕低遮。
小萼微红,香腮傅粉,把寿阳妆取自夸。
谁知道,忽移来秀水,深处人家。清香扑透窗纱。
渐仙李秾华无等差。
这冰姿一样,玉颜双好,月明静夜,疏影横斜。
传语曹林,须将止渴,结子今番早早些。
梅自笑,嗔贺新郎曲,待拍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