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梅 市 暮 归 三 山 宋 /陆 游 日 日 蛮 童 佩 一 壼 ,壼 乾 时 亦 复 村 酤 。横 林 露 塔 远 犹 见 ,暮 霭 笼 山 淡 欲 无 。绿 浦 例 凭 菰 作 界 ,画 桡 常 遣 鹭 前 驱 。此 身 元 是 沧 浪 客 ,敢 学 高 人 乞 镜 湖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村酤(cūn gū)的意思:指农村中的土墙房屋。形容简陋、粗糙的住所。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画桡(huà ráo)的意思:比喻人才横溢,能力出众。
镜湖(jìng hú)的意思:指湖泊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镜,形容湖泊平静如镜。
浪客(làng kè)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客人或者游荡在各地的人。
蛮童(mán tóng)的意思:指行为粗野、无礼的孩童。
暮霭(mù ǎi)的意思:指夜晚时分的浓厚烟雾或浓重的云雾。
前驱(qián qū)的意思:前驱指的是前面引领或开创道路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前人的先驱或开创者。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亦复(yì fù)的意思:也能够再次复原、恢复原状
一壶(yī hú)的意思:指一壶酒,用来比喻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境况。
远犹(yuǎn yóu)的意思:相距很远,但还有一些联系
沧浪客(cāng láng kè)的意思:指在外地漂泊的客人,也泛指在外地流浪的人。
- 翻译
- 每天都有野蛮孩童佩带酒壶,壶中酒尽时又会去村里买酒。
远处的树林中,塔尖若隐若现,傍晚的雾气轻柔地笼罩着山峦,几乎看不见了。
绿色水湾通常以茭白为边界,画舫出行常常让白鹭在前方引路。
我本就是来自沧浪的过客,怎敢效仿高人,乞求镜湖的宁静生活。
- 注释
- 日日:每天。
蛮童:野蛮孩童。
壶:酒壶。
村酤:村里买的酒。
横林:远处的树林。
露塔:塔尖。
暮霭:傍晚的雾气。
淡欲无:几乎看不见。
绿浦:绿色水湾。
菰:茭白。
界:边界。
画桡:画舫。
鹭:白鹭。
元是:本是。
沧浪客:沧浪的过客。
乞镜湖:乞求镜湖的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市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日蛮童佩一壶”写出了日常生活中孩童们手持酒壶的场景,透露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悠闲。次句“壶乾时亦复村酤”进一步强调了村民们的饮酒习俗,即使壶中酒尽,也会再取自村庄。
“横林露塔远犹见”描绘了远处树林中隐约可见的塔影,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黄昏时分的朦胧之美跃然纸上。“暮霭笼山淡欲无”则以轻淡的暮霭笼罩山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绿浦例凭菰作界”写的是绿色水边,茭白作为自然的边界,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画桡常遣鹭前驱”则通过描绘船行时常常有白鹭引领,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归航的画面,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此身元是沧浪客,敢学高人乞镜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自比为沧浪客,暗示自己心境如水,渴望像高人一样过上隐逸的生活,乞求能拥有如镜湖般的宁静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展现了陆游的田园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