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戎(ā róng)的意思:指人们对于权势、财富、地位等事物的追逐和向往。
百六(bǎi liù)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履屐(lǚ jī)的意思:穿着木屐。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岂但(qǐ dàn)的意思:不仅仅是
苕溪(tiáo x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无足(wú zú)的意思: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条件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早年(zǎo nián)的意思:指某人的年轻时期或早期阶段。
哲人(zhé ré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二三子(èr sān zǐ)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轻小伙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别大参(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哀悼亡者的诗歌。在古代文化中,挽歌不仅表达对逝者生前的缅怀之情,更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精神或理想的追念和传承。
早年公已阿戎知,几与征西履屐随。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亡者早年的交往,他们共同经历过许多考验和艰难。"阿戎"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词,这里代表了远方的战场或边疆之地,表明他们曾一起征战沙场。而"征西履屐随"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亡者的深厚情谊,他们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百六椽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相思。
这里的“百六椽间”指的是宽敞的厅堂,"无足纪"意味着在这样的场合中,诗人与亡者之间的情谊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二三子侧"则是古代对亲密朋友的一种称呼,这里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每当相聚总是充满了思念。
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即便是重返到荆州(荆渚)一带,也无法再次体验到与亡者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宁复苕溪一见之"则是在说,哪怕是回到他们曾经相聚过的地方,也只能是一种回忆和追忆。
哀此哲人今已矣,诗兮岂但哭吾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哀此哲人"指的是对智者或贤者的哀悼,而"今已矣"则是承认这个贤者已经不在人世。"诗兮岂但哭吾私"则是在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悲伤和私情,它更是一种对亡者精神的缅怀和传承。
总体来看,这首挽歌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他们共同经历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亡者精神遗产的尊崇和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