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生长:指植物在水中自然生长。
沧波:深沉的水面,形容水势浩渺。
收罗:搜集、聚集。
书室:书房。
剡藤:剡溪出产的藤,用于制作书籍封面或写字工具。
无不平:没有不平整的,形容藤质坚韧。
祇恐:只担心。
无椽笔:没有好的毛笔,比喻缺乏写作工具。
- 翻译
- 生长在深深的水波之中,
收集起来放入书房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卷爱好者在自然环境中收集材料、制作工具的场景。"生长沧波中,收罗向书室"表明诗人生活于水边,即使是在大自然之中,也不忘记收集物品以备写作使用。"剡藤无不平"则展示了他对材料的精心挑选和加工,每一根藤都被修剪得平整无瑕,显示出诗人对于书写工具的重视程度,以及追求完美的态度。
"祇恐无椽笔"这句表达了一种担忧,即使对材料的准备如此周到,但如果没有适合的笔来书写,那么一切准备都可能成为徒劳。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字载体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内心对于创作的渴望和对工具的依赖。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对自然材料的尊重与利用,以及对书写艺术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
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