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还是(hái shi)的意思:表示在几个选择之间,最终选择了某个,强调对比或肯定最终的决定。
绛帐(jiàng zhàng)的意思:绛帐是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帐篷,用于象征权威和尊贵。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抛却(pāo què)的意思:抛弃、放弃
儒巾(rú jīn)的意思:儒巾指的是古代儒家学者所戴的头巾,用来比喻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是当(shì dāng)的意思:正确、恰当、合适
谈经(tán jīng)的意思:指谈论经书、经典或学问的事情。
销磨(xiāo mó)的意思:磨砺、磨炼。比喻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或磨难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壮志(zhuàng zhì)的意思:形容雄心壮志,追求高远目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拥有豪情壮志,最终却选择回归书斋,投身于儒家学问的人物形象。诗中蕴含了对这位人物从武到文、从壮志未酬到淡泊名利的转变的感慨。
首句“壮志销磨春复春”,以季节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理想抱负的消逝,表达了岁月无情,英雄迟暮的无奈与感慨。接着,“雄冠抛却返儒巾”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从战场上的英勇转而回归书斋,放下战袍,换上儒生的头巾,体现了他内心的转变和对知识的追求。
后两句“谁知绛帐谈经者,还是当年借箸人”,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变化。绛帐,原指古代讲学的场所,这里比喻主人公在学术领域的成就;“谈经者”表明他已成为一位学者,深入探讨儒家经典。而“借箸人”则是典故,原指汉初张良借箸(筷子)为刘邦筹划策略,此处暗喻主人公过去曾是智谋之士,如今虽已不再是战场上的运筹帷幄者,但其智慧与谋略并未消失,依然在学术领域发挥着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一个人物从武到文、从壮志未酬到淡泊名利的心路历程,既有对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感慨,也有对知识追求和智慧传承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