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促何刺促,夜泊长江曲。
刺促复刺促,刺促向谁道。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迟速(chí sù)的意思:指行动或反应慢,缺乏迅速和敏捷。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江曲(jiāng qǔ)的意思:指江河弯曲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确定,曲折复杂。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远游(yuǎn yóu)的意思: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去旅行或游历。
这首《刺促词》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对比远游之人与高山树木与墙下小草,表达了对人生匆匆、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刺促何刺促,夜泊长江曲”以“刺促”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紧迫、急切的氛围,紧接着描述夜晚停泊在长江弯曲处的情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接下来,“同是远游人,何须论迟速”一句,诗人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同样的远行情境中,提出疑问:既然都是在旅途中,又何必计较彼此的快慢呢?这既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随后,“刺促复刺促,刺促向谁道”两句,诗人再次强调时间的紧迫感,并且提出了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面对如此紧迫的人生,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分享这份感受呢?这种孤独感和无奈情绪跃然纸上。
最后,“青青高山树,不如墙下草”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高山上的树木虽然高大挺拔,却不如墙角下的小草更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这里暗含着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即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像墙下草一样坚韧不拔、随遇而安,或许是一种更为智慧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刺促词》通过对时间紧迫感的描绘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扁舟绝惊涛,芒履陟修岭。
跻攀虽小劳,窈窕岂人境。
巨石开双关,有道细如绠。
其中渐宽虚,阔步随所逞。
古木垂嘉阴,一覆馀里顷。
寂寂艳出花,沈沈晦龙井。
时有飞泉落,喷薄珠玉冷。
毛骨皆清凉,反顾发深省。
麋鹿闻人声,骇去山之顶。
春禽正对弄,决起不留影。
岂知道上翁,甚爱幽独景。
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领。
负负出前山,迟疑梦初醒。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
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
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
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
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
有司开化炉,熔铸要精处。
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
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
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
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
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
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
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
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
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
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
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
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
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
《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宋·郑刚中】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有司开化炉,熔铸要精处。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9167c694a29506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