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追 和 沈 辽 赠 南 华 诗 宋 /苏 轼 善 哉 彼 上 人 ,了 知 明 镜 台 。欢 然 不 我 厌 ,肯 致 远 公 材 。莞 尔 无 心 云 ,胡 为 出 岫 来 。一 堂 安 寂 灭 ,卒 岁 扃 苍 苔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苔(cāng tái)的意思:指古老的庙宇、墓地等地方长满了青苔。
出岫(chū xiù)的意思:指人物出山,开始活动或发挥才能。
莞尔(wǎn ěr)的意思:莞尔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微笑或者含笑的样子。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欢然(huān rán)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欢喜的样子。
寂灭(jì miè)的意思:彻底消失或灭亡
镜台(jìng tái)的意思:指以镜子为台,用来照明和观看自己形象的台子。比喻以自己为镜,反省自己的言行。
了知(le zhī)的意思:了解、知道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然不(rán bù)的意思:表示肯定,不容置疑
善哉(shàn zāi)的意思:表示赞叹、称赞或表示同意、赞同。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卒岁(zú suì)的意思:年底,年末。
无心云(wú xīn yún)的意思:没有心思,漫不经心
- 注释
- 上人:指修行高深的人。
明镜台:佛教比喻内心的清净和智慧。
厌:厌倦。
远公杯:传说中的名贵酒杯,借指珍贵的款待。
莞尔:微笑的样子。
岫:山峰。
堂:厅堂。
扃:关闭。
苍苔:青苔,常用来形容环境的寂静和荒凉。
- 翻译
- 那位高人真好啊,他深知明镜台的智慧。
他愉快地对待我,不觉得厌烦,甚至愿意拿出远方的酒杯招待我。
微笑中没有刻意,为何要离开山峰来到这里。
整个厅堂宁静无声,整年都锁着青苔,显得静谧而寂灭。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情趣。开篇“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两句,以赞美之辞描绘了一位修养高尚、心如明镜的人物形象,这里所谓的“上人”指的是品德高尚或精神境界超凡脱俗之人。“了知明镜台”则是比喻这种人的心灵清澈透明,如同一面能够照出世间万象的明镜。
接下来的“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杯”表达了一种君子之交、淡定从容的情怀。诗人感受到对方并没有因为时间或距离而减少对自己的好感,反而愿意跨越遥远的距离来分享一杯酒,这里的“远公杯”象征着深厚的情谊和无论时空皆能相连的心意。
第三句“我莞尔无心云”透露出诗人面对这种高洁情操所保持的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喜的态度。这里的“莞尔”是一种微笑,但这个微笑并非出于有意识的喜悦,而是自然而然,如同云卷云舒,不加雕饰。
接着,“胡为出岫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名利之争的不屑一顾。岫山在这里象征着尘世的喧嚣,诗人质疑自己为什么要从那样的环境中走出来,这里的“胡为”带有一种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归于自然的境界。“一堂”指的是一种宁静的空间或心灵状态,而“安寂灭”则是这种空间中的平和与清净。诗人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像岁月的流逝一样,慢慢地被时间的绿意所覆盖,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高洁情操的赞美,以及他个人对于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还是一位深具哲思的生活智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