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女樊》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哭 女 樊 唐 /元 稹 秋 天 净 绿 月 分 明 ,何 事 巴 猿 不 賸 鸣 。应 是 一 声 肠 断 去 ,不 容 啼 到 第 三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肠断(cháng duàn)的意思:形容极度伤心、悲痛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月分(yuè fēn)的意思:指时间的月份或月初、月中、月末等时期。
第三声(dì 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三个声调,也泛指其他与前述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
- 注释
- 秋天:秋季时节。
净绿:干净而翠绿。
月分明:月光明亮清晰。
何事:为什么。
巴猿:巴蜀之地的猿猴。
不剩鸣:不停止地啼叫。
应是:应该是。
一声:第一声。
肠断去:极度悲伤,肝肠寸断。
不容:不允许。
啼到:哭叫到。
第三声:第三次。
- 翻译
- 在清澈的秋夜,绿叶映衬着明亮的月光,为何巴蜀的猿猴不再连绵不断地啼叫?
应该是它的第一声哀鸣就已让人肝肠寸断,以至于不允许它啼叫到第三声。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哭女樊》,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月亮的明净,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何事巴猿不剩鸣"一句中,"巴猿"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山精,它的叫声象征着悲凉和凄清,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心中的悲痛。"应是一声肠断去"则更深化了这种哀伤之情,表明这份悲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无法忍受连续的叫声,每一次都仿佛割裂了心肠。而最后"不容啼到第三声"则是在强调这种哀痛感到了极致,即使是最短暂的情感流露,也已经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生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舍,是一首情感浓烈、意境深远的哀悼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