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是中正气愈骎骎予谓此乃圣人从心之妙三叹成诗重以问彼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朱熹所作,名为《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是中正气愈骎骎予谓此乃圣人从心之妙三叹成诗重以问彼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比“邪色哇声”与“中正气”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圣人“从心”境界的赞叹与追求。
首句“阙里当年语从心”,借用孔子讲学之地“阙里”,暗指圣人言行皆出于真心,强调了内心的真诚与道德的实践。接下来,“至今踪迹尚难寻”则感叹这种高尚品质在当今社会的稀缺,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向往。
“况君直至无心处,肯向人前话浅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即使是在最纯粹、最无欲无求的状态下,圣人也难以找到能够真正理解并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思想情感的人。这里不仅体现了圣人的孤独与高远,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和沟通的难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圣人境界的描绘与赞美,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这种境界缺失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既是对古代圣贤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自我提升的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