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画面,透露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中的“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表达了诗人随意登山,不觉自己已经达到很高之处,这里的“信步”四字传递出一种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探索欲。
“近空无世界, 当楚见波涛”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登至高处,只觉四周皆为空寂,而当他俯瞰下方之时,却又仿佛看到汹涌的波涛,这里的“楚”字暗示了深远和广阔,表达了一种宏大与壮观。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山势之险峻。山顶上的松树因为环境的严酷而显得稀少且枯瘦,而崖壁上所悬挂的石块则坚固无比,这些景象不仅形容了山的雄伟,更凸显出自然界的苛刻与生命的顽强。
最后,“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两句展现了一种生灵的孤寂感。猕猴在树林中发出孤独的叫声,而它的目光穿越了河流,似乎在向对岸的人类传递着什么,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的隔绝和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山之险峻、自然之宏大以及生灵之孤寂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自然界深层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