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蕉满窗外,绿叶日以披。
奏响间檐溜,吟籁答乔枝。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檐溜(yán liù)的意思:指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画师(huà shī)的意思:在作品或计划的关键部分加上精彩的点缀,使之更加完美。
寄兴(jì xīng)的意思:指寄托情感、兴趣等。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家法(jiā fǎ)的意思:指家庭中的法规和家族中的规矩,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疏密(shū m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间隔或距离。
所为(suǒ wéi)的意思:所做的事情;行为;举动
田畴(tián chóu)的意思:指田地、农田。比喻事物的范围或领域。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中听(zhōng tīng)的意思:指言辞或言论中通情达理,既不过分,也不过于含糊,恰到好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窗外芭蕉在雨夜中的独特欣赏。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与芭蕉在夜晚的静谧之美。诗人不仅欣赏到自然界的音韵和谐,还从中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绪。
“种蕉满窗外,绿叶日以披”,开篇即点明了芭蕉的种植位置和生长状态,绿叶的不断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所为雨中听,更爱清宵时”,表达了诗人对雨夜芭蕉的独特喜爱,尤其是在宁静的夜晚,雨声与叶声交织成一曲自然之歌。
“奏响间檐溜,吟籁答乔枝”,生动描绘了雨滴从屋檐滑落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远处的树枝则以轻柔的回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田畴既已沾,寄兴乃在兹”,通过雨滴滋润大地的场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潇洒有馀趣,疏密无不宜”,赞美了芭蕉叶的形态之美,无论是疏或密,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即境米家法,何须命画师”,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美,无需借助外力(如画家)来描绘,强调了自然之美本身就是最动人的艺术。整首诗通过对雨夜芭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以及对生活美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