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住(cháng zhù)的意思:常年居住,不离开。
大用(dà yòng)的意思: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大价值或重要用途。
地狱(dì yù)的意思:地狱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意指罪恶的人在死后所要受到的惩罚和痛苦。引申为极度痛苦的境地或环境。
建立(jiàn lì)的意思:创建、设立
精蓝(jīng lán)的意思:形容色彩鲜明、清澈透亮。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三涂(sān tú)的意思:指一种三次涂抹的技法,比喻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圣地(shèng dì)的意思:指被人尊崇、视为神圣的地方。
涂地(tú dì)的意思:形容非常厉害或极其压倒性的力量或能力。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须达(xū dá)的意思:指必须达到或者必须做到某种要求或目标。
用心(yòng xīn)的意思:用尽心思,付出努力
游玩(yóu wán)的意思:指游览名山大川、游玩水上景点。
园林(yuán lín)的意思:指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
在野(zài yě)的意思:指某人或某团体失去权力、地位或职位,不再处于掌权的地位,而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或被排斥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世间万物的悲悯。首句“平生志在野云深”,点明了僧人的生活追求与内心世界,如同云雾缭绕的山林,充满了自由与超脱。接着,“建立精蓝大用心”则展示了僧人为佛法事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决心。
“须达买园充圣地,祗陁施树不收金”两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僧人对佛法的奉献精神。须达和祗陁两位历史上的佛教信徒,通过购买土地和种植树木来供养佛门,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至高敬仰,而“不收金”则强调了他们行为的纯粹性,不求任何物质回报。
“鸣钟尚息刀轮苦,下击三涂地狱音”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希望通过佛法的传播,减少世间的苦难与痛苦,不仅是在人间,也包括地狱中的众生。鸣钟作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苦难的警醒,而“刀轮苦”和“三涂地狱音”则是对世间痛苦与地狱之苦的深刻描绘。
最后,“为报往来游玩者,园林常住勿相侵”一句,是对所有访客的告诫,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并保护这片神圣之地,不要以任何形式的破坏或侵占,体现出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与爱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佛教中对于修行、奉献、慈悲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之心,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和社会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范安道
西山石脚盘如城,芙蓉峰插龙泉精。
有客高卧青云层,孤吟自作太古声。
古声无味淡如水,今人有耳甜如饧。
君不见登高山,泛流水,子期已没不复生,几世几年无此耳。
恨君不到苍岩阴,不见此客摇头吟。
千崖万壑群动息,相知唯有清泉音。
春风捲野浓如波,着人如醉将奈何。
几时见我铜鞮陌,为唱襄阳拍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