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都新邑从斯民。从斯民。德惟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国(dōng guó)的意思:指东方国家,特指日本。
二叔(èr shū)的意思:指称一个人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的叔叔,也常用来形容地位较低的人。
发吐(fā tǔ)的意思:指心中有话无法吐出来,或者因为害怕、不敢或不方便说出来。
公西(gōng xī)的意思:指人物的名声被玷污、声誉受损。
衮衣(gǔn yī)的意思:形容衣服华丽、豪华。
嘉祥(jiā xiáng)的意思:吉祥、幸福、美好的祝愿。
鸣凤(míng fèng)的意思: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亲睹(qīn dǔ)的意思:亲自目睹,亲眼看到。
盛世(shè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或社会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
圣志(shèng zhì)的意思:指高尚的志向和追求。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颂声(sòng shēng)的意思:指赞美、赞颂的声音。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握发(wò fà)的意思:握紧头发。形容非常紧张、担心或恐惧。
西归(xī guī)的意思:指人们离开家乡或原居地,向西方迁徙或回归。
伊周(yī zhōu)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地位、名望、权势逐渐衰落或消失。
幼主(yòu zhǔ)的意思:指年幼的君主,也用来形容年幼而受人操纵的人。
作乐(zuò yuè)的意思:指欢乐、娱乐。
- 鉴赏
这首诗是南朝时期诗人何承天所作的《鼓吹铙歌十五首》中的第二首《思悲公篇》,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思悲公”,表达了对某位先贤的深切怀念。接着,“怀衮衣”一句,衮衣是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这里借指先贤的崇高地位和卓越功绩。接下来的“东国何悲公西归”,描绘了先贤离世后,东国(泛指国家)的悲伤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先贤的哀悼和怀念。
“公西归。流二叔”两句,可能是指先贤去世后,国家出现了动荡,比喻先贤的离去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随后,“幼主既悟偃禾复”描述了在先贤的影响下,年轻的君主逐渐成熟,国家再次走向稳定和繁荣。
“圣志申。营都新邑从斯民”表明先贤的智慧和决策得到了体现,国家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发展,满足了民众的需求。接下来,“从斯民。德惟明”强调了先贤的道德光辉,以及其政策对民众福祉的积极影响。
“制礼作乐兴颂声。兴颂声。致嘉祥。鸣凤爰集万国康”描绘了先贤通过制定礼仪、创作音乐,使得国家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如同凤凰聚集,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昌盛。
最后,“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伊周。亲睹盛世复何求”表达了对先贤治国理政成就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后继者的期望。这里提到的“握发吐餐下群士”形容先贤勤于政务,亲自接触民众,听取意见;“继伊周”则是希望后继者能像伊尹、周公那样,继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