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翠自成幄,好风时经过。
运尽即随尽,葬骨南山坡。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贱愚(jiàn yú)的意思:指人品低下、愚昧无知的人。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来日(lái rì)的意思: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日子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迁谢(qiān xiè)的意思:指在受到赞赏或接受好处后,主动表达谦虚谢意并自动离开。
去日(qù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已逝,不再回来。
山坡(shān pō)的意思:指山的斜坡。
觞酌(shāng zhuó)的意思:觞指酒杯,酌指斟酒。觞酌比喻举杯祝酒或宴饮。
衰颓(shuāi tuí)的意思:形容衰败、衰落、没落的状态。
庭柯(tíng kē)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道德修养,比喻一个人的家庭教育。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贤达(xián dá)的意思:指聪明而有才智的人。
消磨(xiāo mó)的意思:消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或者持续的活动来减弱或消除某种感觉、能力或者状态。
虚淡(xū dàn)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实、没有实质内容。
憎爱(zēng ài)的意思:既憎恨又爱惜,对人或事物心存矛盾情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自释二首(其一)》,通过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去日不可追,来日已无多”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过去的时光无法挽回,未来的日子也显得寥寥无几。这种对时间的无奈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衰颓复自念,迁谢当奈何”两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状态,面对岁月的流逝,感到无力与困惑。这里的“衰颓”不仅指身体的衰老,更包含了心灵的疲惫与人生的迷茫。
“贤达并贱愚,百岁同消磨”则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普遍性,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逃不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意义似乎在这一对比中变得模糊不清。
“不如泳觞酌,徘徊眄庭柯”两句,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饮酒自娱,漫步于庭院之中,欣赏着自然的美景。这种行为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与自我慰藉。
“流翠自成幄,好风时经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翠绿的树叶如同华盖,清风不时吹过,带来一丝凉爽与清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
“憎爱理兼忘,虚淡神所和”表达了诗人试图超越世俗情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憎恨与喜爱,都是情感的束缚,唯有达到一种虚空而淡泊的心境,才能与神灵和谐共处。
最后,“运尽即随尽,葬骨南山坡”则是对生命的终极归宿的思考。生命终将结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诗人选择将骨灰埋葬在山间,既是对自然的回归,也是对生命循环的一种理解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面对无常与困顿时的自我调适与精神追求。
天平之山高插天,晴岚暖翠纷满前。
白云梵宇久寂寞,范公祠堂犹俨然。
山畔一峰名卓笔,半露棱层苍石骨。
天教秀色壮东吴,高出群山表奇特。
我时放舟山下过,为寻古迹攀云萝。
试从绝顶一眺望,诸山满眼青如螺。
最爱范家坟墓好,石马石羊藏碧草。
平生喜读义田碑,此日登临豁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