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垂堂(chuí táng)的意思:指老师或长辈对学生或晚辈的亲切关怀和宠爱。
泛泛(fàn fà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没有具体的限定。
归舟(guī zhōu)的意思:指归还原处,回到出发的地方。
佳趣(jiā qù)的意思:指美好而有趣的事物或经历。
倦客(juàn kè)的意思:指疲惫的旅客或客人。
连云(liá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层连绵不断,一片接一片。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岂唯(qǐ wéi)的意思:不仅仅是,不仅只有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沿溯(yán sù)的意思:沿着水流逆流而上,比喻追溯历史或追寻事物的根源。
斩蛟(zhǎn jiāo)的意思:指勇敢无畏地去除恶势力,消除危害。
重山(chóng shān)的意思:指山峰叠嶂,形势险要。
回雁峰(huí yàn fēng)的意思:指山峰像飞翔的雁群回返的形状,比喻人事物循环往复,不断重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险峻感的山水画面。诗人以一种淡定和超然的心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情境,一个疲惫的旅人正踏上回家的航程,春天的溪流在暮色中显得迷离而又宁静。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独特体验。在这片密集的树林和寂静的夜晚之中,诗人发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乐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夜景的细腻描绘,长江在夜色的映衬下蜿蜒曲折,而那圆润的红月则从浓密的树叶间透出光芒。
接下来,“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描述了微风轻拂松林的声音,以及清晨露水在花丛中闪耀的情景。这些细节丰富了诗中的意象,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清脆的自然之声。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险峻山岩和急流的描写,诗人似乎在强调大自然中既有美丽,也有危险与力量。
紧接着,“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而转,表达了一种对安全的忧虑和警醒,不仅是对居所的关注,也是对于深邃山谷带来的敬畏之心。
最后,“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探险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继续前进,攀登高峰,面对着云雾缭绕的重山,却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钟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个旅途中的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与敬畏。
东吴名胜,有高楼直在,浮云齐处。
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
香径人稀,屧廊山绕,往事今何许。
一天和气,为谁吹散疏雨。
知是兰省星郎,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
暇日登携多雅致,容我追随临赋。
小宴重开,晚寒初劲,还下危梯去。
烛花红坠,瑞堂犹按歌舞。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对黄花犹自满庭开,那恨过重阳。
凭阑干醉袖,依依晚日,飘动寒香。
自叹平生豪纵,歌笑几千场。
白发欺人早,多似清霜。
谁信心情都懒,但禅龛道室,黄卷僧床。
把偎红调粉,抛掷向他方。
□唤汝、东山归去,正灯明、松户竹篱旁。
关门睡,尽教人道,痴钝何妨。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
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
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
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
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
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
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