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二(bù èr)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第二个
禅林(chán lín)的意思:指佛教寺院的林木,也泛指僧侣修行的地方。
梵响(fàn xiǎ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嘹亮。
凡笼(fán lóng)的意思:凡是都能包容或涵盖。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皇宫(huáng gōng)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也比喻权力高高在上的地方。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妙说(miào shuō)的意思:形容言辞巧妙、智慧高明的说话方式。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毗耶(pí yē)的意思:相似、相近
忍草(rěn cǎo)的意思:忍受痛苦、委屈或不愉快的事情。
三元(sān yuán)的意思:三个元素或者要素。
色空(sè kōng)的意思:指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虚假空洞,没有实际内涵或价值。
僧居(sēng jū)的意思:指僧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人远离尘世喧嚣,过着宁静清净的生活。
生理(shēng lǐ)的意思:指人体的生命机能和生物学特性。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香风(xiāng fēng)的意思:香气四溢的风。
游方(yóu fāng)的意思:指僧人、道士等出家人四处游历,传教或修行。
无生理(wú shēng lǐ)的意思:没有生理反应或情感激动
- 注释
-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侣。
净域:清净的佛寺。
客子:旅行者或外人。
恋:依恋。
毗耶室:古代印度的一个著名佛教圣地。
旋:随即。
方丈:寺庙中的主要住处。
梵响:诵经声。
忍草:象征忍辱的植物。
香风:香气。
三元义:佛教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不二宗:指不二法门,强调事物本质的统一。
色空:佛教中的色法和空性。
已灭:消失、超越。
内外:内外世界。
两缘同:内外因果一致。
识尽:洞察一切。
生理:生存的道理。
出凡笼:超脱世俗的束缚,达到涅槃。
- 翻译
- 高僧居住在清净的佛寺,旅人依恋着繁华的皇宫。
尝试去拜访毗耶舍的殿堂,接着又游览了大雄宝殿。
禅林中传来诵经的梵音,忍草散发出香气的微风。
精妙地讲解三元的教义,能深入阐述不二法门。
色与空的观念都已消解,内外因果统一无别。
洞察一切后发现无生之理,于是感到超脱世俗的束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净洁的环境中修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境界的超脱。诗人通过参访毗耶室(可能指的是某种佛教禅定之所)和方丈之间的游历,展示了自己对于佛理的探究和悟性。
"高僧居净域,客子恋皇宫" 一句,设立了一位高僧与世俗间的对比,显示出两种不同生活状态。"试访毗耶室,旋游方丈中" 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探寻和在佛寺中的闲适自得。
接着,"禅林吹梵响,忍草散香风" 描述了一片清幽、宁静的环境,其中“梵”字可能特指佛教的梵音或梵天,增添了佛教色彩。"妙说三元义,能谈不二宗" 表示诗人对于佛法有深入的理解和辩论能力。
"色空双已灭,内外两缘同" 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色”(物质世界)与“空”(精神境界)的区分已经超越,达到了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最后,"识尽无生理,乃觉出凡笼" 强调了诗人对于生死之谜有了彻底的理解,从而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达观于佛的意境,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背景的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