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海(bó hǎi)的意思:指水面很薄的海洋,也比喻事物的表面很薄弱。
补天(bǔ tiān)的意思:补天指的是修补天空,比喻极其伟大的事业或壮举。
大厦(dà shà)的意思:形容局势危急,事物即将崩溃或灭亡。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焚尸(fén shī)的意思:指将敌人的尸体焚烧,以示报仇或发泄愤怒。
高枝(gāo zhī)的意思:指人在社会地位、职位等方面比别人高出许多。
九阳(jiǔ yáng)的意思:指阳光强烈,光芒耀眼。
名王(míng wáng)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享有盛名、地位高的人物。
期度(qī dù)的意思:期限、时间的长短。
芍陂(què p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或能力非常优秀。
誓旅(shì lǚ)的意思:发誓出行,表示立下誓言后踏上旅途。
师律(shī lǜ)的意思:师律是指老师的教导和纪律,也可以表示对师长的尊重和遵守纪律。
逶迤(wēi yí)的意思:曲折、蜿蜒。
献馘(xiàn guó)的意思:指向皇帝或君主进贡献上俘虏或战利品。也用来形容向权势者进贡奉承。
先期(xiān qī)的意思:事先;提前
一柱(yī zhù)的意思:指支撑整个建筑物的柱子,比喻承担重任、支持大局的人或事物。
浴日(yù rì)的意思:指阳光普照的日子,比喻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富裕的景象。
元戎(yuán róng)的意思:指勇猛威武的样子。
昭垂(zhāo chuí)的意思:昭垂是指明显地表露出来,毫不掩饰。
-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八首,描绘了元军征伐的情景与胜利后的盛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
首联“元戎师律整逶迤,誓旅先期度芍陂”,开篇即以“元戎”点出军队的统帅,以“师律整”描绘军队纪律严明,行进有序。“逶迤”则形象地表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接着,“誓旅先期度芍陂”一句,通过“誓旅”表明军队在出发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并提前渡过芍陂,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战役将取得胜利。
颔联“一柱补天支大厦,九阳浴日选高枝”,运用了“一柱补天”和“九阳浴日”的典故,前者出自《淮南子》,比喻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人物;后者出自《山海经》,象征选择最佳时机或途径。这两句诗巧妙地将军事行动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胜利者的赞美,也暗示了胜利来之不易。
颈联“名王献馘图新绘,叛帅焚尸檄久移”,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结果。其中,“名王献馘”指敌方首领投降或被俘,献出首级,象征战争的结束;“图新绘”则暗示了胜利者对未来的规划和建设。“叛帅焚尸檄久移”则可能暗含了对叛乱者的彻底清除,以及战争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
尾联“薄海儿童知李令,肯教唐史独昭垂”,最后两句诗以“薄海儿童”泛指天下百姓,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场胜利能够为后世所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贡献。同时,通过对比“唐史”中的记载,强调了这次胜利的历史意义,希望它能与历史上其他伟大的事件并列,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钱谦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切期盼,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戊申春日行次蓟门登独乐寺阁
春雨湿归鞅,行色藉以沐。
落日投蓟门,遂寄禅宫宿。
谁为初地功,高楼倚空筑。
梯云历层楹,聊纵千里目。
回飙递晓钟,薄雾笼寒竹。
芳草丽郊原,新林变川陆。
岂意路道人,复此慰幽独。
临风思近睽,倚槛恣遥瞩。
渤海杳漭沆,盘山互纡曲。
安期驻秦銮,广成降帝屋。
圣哲既已往,陈迹遗岩谷。
空同与沧溟,烟波恒断续。
- 诗词赏析